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課程是小學教育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而節奏則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教師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最佳切入點,近年來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節奏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已經逐漸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基于此,本文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詳細探討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開展節奏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策略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和靈魂,同時也是不同作品音樂風格、音樂思想的最顯著標志,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深化學生對音樂的多維認知,進而為學生的后續深入學習奠定必要基礎[1]。而節奏教學正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合理的節奏教學不僅可以降低學生音樂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曲目的樂理知識,也可以使學生的音樂學習從簡單地聽歌曲、唱歌曲逐步深入到分析歌曲旋律、感悟歌曲內涵,促進學生的藝術素養、創造能力以及思維感知都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2]。
1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
當前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高漲,在課堂中學生側重于欣賞音樂而非學習樂理,認為“音樂課就是用來放松、用來玩的”[3]。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就要為學生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搭建起音樂節奏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溝通橋梁,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音樂來源于生活”并真切體會到節奏知識的趣味,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親切感,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節奏學習并促進學生從直觀的生活入手理解抽象的節奏特點。比如教學節拍等輔助性的節奏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鴨子“呱呱呱、呱呱呱”,母雞“咯噠、咯噠、咯噠”,蜜蜂“嗡嗡嗡嗡嗡”,火車“轟隆、轟隆、轟隆隆隆”等各種各樣的聲音,給學生展示形象化、具體化的生活場景并進行課程導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后指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節拍與節奏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生活氛圍中由淺入深,不斷鍛煉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聽覺敏感度,促進學生形成對節奏知識的基本概念認識。
2充分發揮樂器的輔助作用
樂器本身是音樂藝術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音樂節奏的最重要載體。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就不能單純地對學生進行口頭講解和課本灌輸,而要將音樂節奏切實引入到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生活中,充分發揮樂器的輔助作用,利用不同的樂器給學生展示不同的節奏,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印象記憶,使學生能夠從不同層面進行節奏學習,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節奏體驗和節奏感悟。比如,教學《龍咚鏘》這首兒歌時,其節奏比較簡短也比較有力,教師就可以利用鋼琴、三角鐵、吉他等不同音色的樂器對歌曲進行重復演奏,指導學生根據樂器聲音對課本中的節奏音符等知識進行思考,待學生基本了解歌曲的節奏后,教師則可以使用鐵皮、筷子等常見工具自制簡單的打擊樂器,指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節奏擊打,從而使學生的節奏學習過程能夠更加全面,幫助學生更加系統性地培養自身節奏感,達到“1+1>2”的課堂效果。
3與其他課程進行整合教學
整合教學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對于音樂這類最常見的藝術形式來說,其不僅僅存在于專業的音樂課堂中,也體現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種綜合性課程中。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就要注意將節奏教學與其他課程知識進行有機整合,指導學生突破音樂課本的束縛,在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學習音樂、思考音樂,從而實現節奏教學的延伸拓展,使音樂節奏能夠融入到學生的常態化學習中,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更加靈活、更加多元的音樂思維。比如,教學《游子吟》這首歌曲時,其既屬于音樂課程,也屬于語文課程,以此為基礎教師就可以將音樂與語文進行課程整合,指導學生先運用語文朗讀知識對詩歌進行斷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后再指導學生結合音符對歌詞進行“四四拍”的節奏劃分,使學生在朗讀與演唱的對比學習中更加清晰直觀地感受到歌曲的節奏特點,從而促進學生在知識遷移與轉換過程中不自覺就完成節奏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得到提高。
4積極組織實踐教學活動
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相對都更弱,在音樂這類藝術課程的學習中也往往更容易遇到困難。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就要積極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將學生的節奏學習從課本中逐步引入到實際中,使學生不僅僅能夠讀節奏、看節奏,也能夠感受節奏、創造節奏,從而不斷完善教師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不懂鞏固深化學生的節奏知識體系。比如,教學節奏基本概念時,教師可以組織“聽音走路”的音樂游戲,由教師播放不同的音樂節奏片段,指導學生在高節奏處上跳,在低節奏處下蹲,在強節奏處快走,在弱節奏處慢走;同時教學具體的歌曲時,教師也可以組織“跟節奏跺腳”的小活動,對于“XX”這類節奏只需輕跺一下腳,對于“XXX”這類節奏則要緊湊地重跺兩下腳再輕跺一下腳,通過這些多樣的節奏教學活動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堂中的各種教學積極因素,使學生完全參與到節奏教學中,進而使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促進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的學習狀態中。
5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此教師可以從創設生活情境、樂器輔助、課程整合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來對傳統課堂進行合理改進,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會知識、學得快樂。
參考文獻:
[1]孫永輝.“音樂卡”在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小學一年級《一起唱歌謠》主題單元教學為例[J].吉林教育,2018,15(11):155-156.
[2]陳秀瓊.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以小學二年級《貝殼之歌》一課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48(23):124.
[3]馬青.淺談“奧爾夫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我的祖家是歌鄉》一課為例[J].藝術科技,2017,30(32):118-119.
作者:馮祥華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郭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