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階段我國提出了綠色發展及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措施,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有機農業在生產中要求不會造成環境負擔的大幅度增加,并且要實現改良農業土壤、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提升農產品品質并改善種植區生態環境的生產目標。為了在常規農業種植區及石油農業中應用并推廣有機種植模式,通過相關研究調查結果、相關文獻查閱并與有機種植實踐相結合,按照有機種植理念對農業耕作技術、病蟲害防控技術以及農藥和肥料選用技術等有機種植技術體系進行初步構建。
關鍵詞農業種植技術;有機農業;體系構建
有機農業主要是指生態學原理及自然規律,生產過程中拒絕投入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采取一系列可持續性的低毒害的種植技術以維持農業生產環境穩定、持續的農業生產體系,很大程度上對增加區域生物多樣性、保障農業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土壤環境等多個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屬于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性的農業生產方式,因此可以大力推廣[1]。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常規農業種植區域及石油農業,當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及化肥、農藥超施種植技術與有機農業不相適應,所以增加了有機農業在這些區域中推廣應用的難度。
1現階段我國農業耕作技術的基本內容
1.1選種育苗
在育苗播種之前需要應用水洗、篩選、風選等多種方法進行良種的精選,將其中有病蟲害的劣質種子淘汰,最大程度上從源頭降低農作物栽植之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需要熱處理篩選出來的種子,將種子表面殘存的線蟲與病毒有效清除,從而降低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熱處理主要是指在病原物及作物種子不同耐熱性情況下應用不會對作物種子產生傷害的高溫殺死病毒、線蟲及病菌等病原物的一種方法[2]?,F階段在多種品種情況下,可以選擇一些抗病蟲的品種,這樣不僅有利于病蟲害危害程度的降低,而且能夠抑制害蟲的生長與毒殺,例如水稻抗性品種能夠對害蟲稻飛虱種群增長進行有效控制,通過農作物自身抗性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能夠降低藥物防治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1.2科學種植制度
若長期種植的作物具有單一性,會造成作物易誘引害蟲、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土壤中特定元素被過度消耗、土壤肥力降低以及產生大規模病害等多種不良后果。這些都會對農業區域環境及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制定合理而科學的種植制度在整個農業生產中是環境保護、土壤保肥及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3]。套種種植和間作種植主要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上無序或有序地種植2種及2種以上農作物的一種種植方式,其能夠使農田生態系統內物種種類顯著增加。在間種作物選擇過程中可以種植能創造良好利于益蟲的生存條件的作物,從而促進田間益蟲數量及種類的增加。通過間種作物進行作物害蟲防治,不僅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而且具有簡便性,同時還實現了耕作成本資金投入的節約與生產效益的顯著增加。
2肥料和農藥選用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2.1肥料和農藥
首先,有機肥。有機肥具有養分全面、長效、緩效等多種特征,其中包含了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與大量元素,還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有機質成分。在農業生產中有機肥主要包含了以下幾方面作用:其多種營養元素與豐富有機質提供了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促進了農田土壤的改良,并對土壤保水性及孔隙度等理化性質產生了改善作用,增強了土壤供肥能力及保肥能力,營造了良好的農作物生產土壤環境。除此之外,有機肥中的無機物質及有機物質為土壤微生物活動提供了養料,促進了微生物活性的增強。其次,礦物源農藥。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石灰以及硫磺等是常見的集中礦物源農藥,其中石灰能夠防止農作物因為鈣素的缺乏而出現生理障礙病,并且其可對酸性土壤病蟲害的發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硫磺粉能夠調節土壤酸堿性,防治害蟲,且殺菌殺螨;波爾多液能夠有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炭疽病及霜霉病等多種病害,還能驅趕多種蟲害。最后,生物源農藥。例如草木灰及辣椒水煮沸后制成的濾液等均能夠有效防止病蟲,現階段已經提取了防衛素、植物毒素及植物源昆蟲激素等多種植物源生物化學農藥。
2.2蟲害防治技術
有機農業中可以按照趨色性、趨波性及趨光性等多種特征,利用多種工具及物理方法進行害蟲的誘殺,其中有色板及有頻振式殺蟲燈等是常見的工具,其中有頻振式殺蟲燈主要是按照害蟲的趨波性及趨光性特征進行合適燈源的選擇引誘害蟲撲燈,設置電網觸殺害蟲,最終達到減輕蟲害、殺滅成蟲等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害蟲趨色性的利用,來滅殺害蟲,例如應用藍板能夠誘殺薊馬,應用黃板能夠誘殺蚜蟲及溫室粉虱等害蟲等。
3結語
文章主要圍繞著現階段我國農業耕作技術的基本內容、肥料和農藥選用技術與蟲害防治技術2個方面展開了論述,目的是為了使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得到有效全面的構建,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地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子飛.農戶有機農業種植意愿的實證研究——基于陜西洋縣有機水稻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7(23):157-164.
[2]紀榮婷,董剛強,閔炬,等.有機種植與常規種植體系的比較——基于土壤與肥料的視角[J].土壤,2016(4):627-633.
[3]伍玉鵬,陳遠新,吳中波,等.不同年限有機種植與常規種植農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對比——以湖北省水稻種植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6(2):201-209.
作者:王占江 單位:甘肅黃羊河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