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生美術欣賞審美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就要以美為對象,美術欣賞是高中美術教育的一部分,其中美術欣賞課就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主要課程。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校開設美術欣賞課,所以中學生的美術欣賞有利于讓學生實踐欣賞活動,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美術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那么本文將從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意義入手,分析欣賞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美術欣賞;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屬于綜合素質的一部分,所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中學生還處于能力培養的階段,對中學生開設美術欣賞課有利于緩解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為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提供前提條件,在美術欣賞中審美能力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夠以能力提升作為自己的學習標準。
一、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無論是對于課程還是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審美能力提高的途徑源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美術欣賞課,在審美學習之前學生只會覺得是否好看而不是從審美的角度去審視,學生只有具有了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樹立起審美思想,使他的情操和智商情商都能夠得到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精神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更加的完美,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首先就要具備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而且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意識的升華,審美雖然是抽象的,但是欣賞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在美術欣賞中,欣賞最多的就是一些國家名畫、世界建筑等等內容,這些審美鑒賞的內容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驕傲。審美能力主要在于進化與美化本身,所以審美能力培養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措施
1、創新美術欣賞教學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支持,從美術欣賞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尋找正確的教學方式。一般情況下美術欣賞的教學方式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首先就是解說型,在解說的過程中就需要老師對作品有專業的介紹和詳細的講解,解說的教學形式屬于基礎性的教學課堂,在這種課堂中老師要對原理和知識進行講解和說明,這種課一般都會非常的枯燥。其次就是問答型,問答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鑒賞的作品和原理進行深入了解,這種教學形式是處于解說教學之后,專業知識的問答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鑒賞認知。然后就是討論型,討論的教學形式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有熱烈的課堂氛圍,討論是以學生作為主體來展開的,老師在討論的教學中僅僅是起到了援助性的地位,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生思想的碰撞來提高審美的意識和能力。最后就是自由型,自由的教學形式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這種學習形式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喜歡的時間和喜歡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欣賞作品,這種學習方式是非常自由的,但是學生掌握了基礎性的欣賞能力之后就有能力進行自由學習了,而另一部分的學生可能因為缺乏引導,使審美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
2、重視美術欣賞教材,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美術欣賞教材是老師精挑細選后的結果,具有很強的教育性意義,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媒介性作用,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美離不開美術欣賞教材的支持,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就是有意識美的培養,當然其他地方并不缺乏美,但是通過某事物進行美的講解就需要有特定性。對于教材的內容老師要把握好重點與難點,在課堂以前美術教師要備好課、寫好教案、收集好作品,再畫作講解的過程中通過側重點不同來突出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有的作品可以側重于時代背景而有的就可以側重于背景故事,或者畫面構圖,審美能力不僅僅是用眼睛看到的美,還包括學生體會深層次的美的含義。注重美術欣賞的教材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講解和學生分享來共同學習,萬變不離其宗,既然是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找到作品的美,學生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所以每一個學生看到的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聆聽學生的思想和看法。
3、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所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部分,學生的學習本身就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所以在美術欣賞課上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的第一感受,并不是因為某一張畫作出名而美,事實上美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審美能力就是要將美的感受反映到真實物件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讓他們參與到過程中來,在美術欣賞課結束之后老師可以留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通過預習,在圖書館查閱或者是網絡收集的方式來收集作品的相關內容,親切感對于審美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讓學生熟悉這一件作品就能夠激發他們深入了解的欲望,在學生有準備的情況下來欣賞就能夠縮短他們與作品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對作品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需要他們建立審美意識的,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培養能力和培養習慣一樣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離不開他們的主動參與。
4、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內涵欣賞顏色的美是最淺顯的一種能力,審美能力絕對不僅僅是對于顏色的欣賞或者對于構圖的欣賞,中國講究“心、神”,在美術欣賞課中很多作品都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品,想要培養自身的審美能力就要從深入出發,真正的了解作品掌握作品,在掌握審美技巧和角度的基礎上領會作品的真實意義和長遠作用。體會作品的內涵就代表打破了欣賞課上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光說不練的學習形式明顯是行不通的,想要讓學生理解作品就要領悟作品的內涵。學生的欣賞能力不是孤立存在,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進行繪畫臨摹或者評價分析,美術的領域可以分為許多,其中包括美術史、美學、美術評論、美術創作等等內容,學生想要領悟作品的內涵就需要做到融會貫通,將美術欣賞作為一個整體。學生了解作品的優點就要指導學生進行美術活動,美術欣賞并不是只用眼睛看,你的各個身體機制都要共同利用才能高效學習,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陶藝課,陶藝課也屬于美學的范疇,例如在陶藝課開始之前很多老師都會放一些關于陶藝的故事和知識,例如在制作紫砂壺的過程中就會尋找一個有名的作品,分析作品的背景知識和相關故事,將這一個作品進行美化,所以領悟作品內涵也屬于創造美的一部分。
5、創設情景品味藝術情景教學法不僅僅可以應用在主課中,在這些藝術欣賞課里使用情景教學法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一個優秀的藝術品后不僅是高超的技藝和完美的構圖,更重要的是他背后具有豐富的感情和思想,審美能力培養過程中進行精神內涵的感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審美能力培養過程中創設相關情景進行學習是老師教學方式改革的一部分。創設情景在美學創作過程中是非常常見的,例如在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除了圖畫的展示還可以進行語言上的潤色和音樂背景的渲染,在學生觀察纖夫勞動的姿態和表情時,配上一曲《黃河號子》,那么設身處地的感情就油然而生了,在這種情景的影響下學生的情感就會高度迸發,而在審美的過程中必然會加上感情的色彩。
三、結語
中學生處于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在中學時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過程中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要盡可能的提高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燕芳.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1(02).
[2]羅強,鄒立君.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8(13).
作者:王亦芳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