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劇影視表演教學觀察生活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觀察生活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任何藝術創作都是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的,戲劇影視表演藝術也不例外。觀察生活可謂是演員一生的必修課。本文首先對觀察生活進行闡述,即觀察生活中典型的人、人物關系和事件,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觀察生活在戲劇影視表演教學中的問題。
表演,一種極其特殊的活動,其不僅依靠外在技巧和內在修養去塑造一個典型的角色,最根本的是演員自身要有對生活的理解和觀察,對人、事、物的深度認知。只有充分具備社會與生活的閱歷,演員的表演才能從生活中的稚嫩到舞臺上的成熟,再到鏡頭前的老練,最終回到高層次的生活演繹中。而在表演創作的過程中,演員無論塑造任何成功或不成功的角色,都離不開自我,更確切地說演員的表演就是其自我生活的演繹。生活是制約演員最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表演藝術最好的導師。本文圍繞觀察生活從典型的人、人物關系、事件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觀察生活中典型的人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無論是歌唱藝術、舞蹈藝術、戲曲藝術,還是相對靜止的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等,都需要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提煉生活,那么將各種各樣藝術門類匯總的綜合藝術——表演藝術更需要觀察生活。只要演員還要演戲,就得時時刻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提煉生活。有事必定會有人或物,有人有物就會有社會。作為一名演員,要盡可能把焦點放在典型的人物身上,倘若只是觀察普通的、沒有鮮明性格的人,那么在表演創作上是難以汲取到營養的。為了尋找典型,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從人的外部特征入手。人是復雜的動物,雖然直接看不到人的內心想法,但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音容笑貌、行為動作、穿著打扮觀察到這個人鮮明的性格、顯而易見的特點、特殊的喜好甚至復雜的內心世界等。一個人的外部綜合特征可以很好地折射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從外部特征入手,捕捉人的外部形象,進而可以深層次地揣摩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從時代和社會的大背景入手。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時代的人和當下的社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作為一名演員在觀察人的同時,不妨也去研究和分析這個時代背景和當下的社會文化,進而再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演員研究分析得愈透徹,塑造出的人物就會愈有厚度。從社會和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深度剖析人性和人的心理,不難發現“時勢造英雄”的真正意思。因為社會會影響到人,會把一個好人變成壞人,抑或者把一個壞人變成好人,演員要學會在這種大背景下抓住典型人物的特點。例如,人們從主旋律電影《開國大典》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人民發自肺腑的不可阻擋的激情與歡喜,這也印證了時代和社會對一個人的精、氣、神的重大影響。同樣,在電影《霸王別姬》中,人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年代中人的精神困境以及人內心黑暗、陰險的一面,這也說明特殊的時代造就了那個時代典型的人,回過頭來看,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的各種選擇也是為了生存而情非得已,這也足以表明時代和社會與人性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倘若演員觀察到的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不具備典型性,在塑造戲劇人物形象時,其一,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這個人物,直至找出特點。其二,觀察同一類型的角色,提煉出他們的共性與特點,再將這些特點賦予到演員所要塑造的角色上,最終將共性與個性相統一。
2觀察生活中的人物關系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錯綜復雜的。而在戲劇舞臺上,不僅要突出故事情節、戲劇沖突、人物性格,還要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因為人物關系決定了演員表演的分寸和尺度,以及對于人物的拿捏和把握、對不同人的不同態度,人物關系還決定了人物是行動,如說什么樣的話以及說話的態度、語氣、語調、語感等。很多優秀的老演員在進組之后,先要找對戲演員理清關系,清晰的人物關系在表演創作中是很重要的。在明確了劇本中的人物關系時,也要找到自己的人物定位。表演中往往涉及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同學關系、戀人關系、夫妻關系等。要表現準確,就需要演員深入生活,捕捉大量形形色色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注意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時微妙的細節。演員只有具備這種捕捉人物形象的能力、模仿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對人物關系更深層次的洞察時,在表演創作中才能揮灑自如。演員觀察自己的父母或許會意外發現老夫老妻之間的相處方式是平淡的,而平淡中也會碰撞出一些火花。在觀察一對剛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妻時,又會發現兩個人之間的那種感情是炙熱的。將兩對不同相處模式的夫妻關系進行比較,顯而易見可以得出結論:不同年齡段的同一種人物關系也是大不相同的。優秀的演員一定是十分敏銳的人,善于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典型的人、人物關系以及細枝末節,并且會積累生活中豐富的情感,以便于在塑造人物時可以很好地調動自己的情感寶庫。
3觀察生活中的事件
在《演員的自我修養•情緒記憶》一章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一個演員,僅僅從旁觀察周圍的生活,僅僅去感受周圍現象的快樂和痛苦,而不能深入領會這些現象的復雜原因,不能通過這些現象看到那種極富于戲劇性、充滿著英雄事跡的偉大生活事件——這樣的演員就無法從事真正的創作”[1]262。其意在說明,一名合格的演員應該不斷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周圍的世界中,用獨特的眼光尋找有意思的事件。毋庸置疑,在生活的海洋里不僅要觀察典型的人、復雜的人物關系,在此基礎上還要觀察獨特的事件。在明確事件的過程中,要深入地分析是什么東西觸動我們?答案就是人性,包含親情、愛情、友情、善良等等。在一臺戲劇或一部電影中,要有事件和沖突,否則就會顯得平淡而乏味,也不能夠有效地激發演員的創作熱情,更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對于事件,許同均在其著作《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中是這樣界定的:“所謂事件,即發生的事情,障礙、矛盾、沖突的展開和進行構成事件。”演員在生活中觀察事件時,應注意是觀察事件,而不是觀察事實。舉例說明,兩位同學因排練起了爭執大打出手。排練就是事實,因為沒有沖突;打架就構成事件,因為有沖突,如果打得不嚴重,小打小鬧就是小事件,如果打得嚴重進了醫院和公安部門,結果改變了同學的命運,這就是大事件。演員認識和關注到不同的事件還不夠,還要在理解不同人物和背景的基礎上,對事件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
4觀察生活在表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觀察生活的教學階段中,不難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4.1原有人物生命力的缺失
觀察生活不僅是表演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演員一生中都應該研究與學習的課題。很多同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觀察生活中的人,但是在模仿這個人物的時候,卻并未表現出這個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原有的生命力。這說明同學們并沒有深度剖析這個人物,沒有研究這個人物的心理和自身邏輯,而是憑空想象,并沒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的精神世界中,也沒有賦予角色新的思想和靈魂。藝術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但作為演員絕不能脫離生活、毫無邏輯、天馬行空地肆意想像,在表演創作上要遵守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要符合正常人的思維與邏輯,在此基礎上對角色進行藝術化地加工,對生活進行高度提煉。這就要求同學們由外到內、由表及里地去深度剖析所要扮演的角色,要有耐心地分析人物內心,直至發現實際的內核以及人物真正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從而捕捉到現實生活中原有人物的生命線和生命力。
4.2偶像包袱較重
線下傳統式的表演教學在2020上半年多轉為同學們自導、自編、自演,自己進行后期的配音和剪輯,最后將做好的視頻交上來,從同學們錄制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年齡不夠清晰,人物性格不夠鮮明,人物層次不夠明確,分不清重場戲以及矛盾不夠突出等,這諸多的問題中,較為明顯的是不敢為角色需要而丑化鏡頭中的自己,即不敢或者不愿意打破現實生活中良好的自我形象。中國的戲曲表演藝術中有這樣一句話:“裝龍像龍,裝虎像虎;裝農像農,裝賈像賈。”因此,演員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首先就要像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反映出真實的生活而且要經得起生活的驗證,要讓觀者一看就認得出這個人物形象。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外部造型著手,比如,塑造一個小販,這樣的一個角色應該是什么樣的穿著和打扮,而大部分學生在塑造這類人物形象時,都讓人有“涼皮西施”“煎餅西施”“快遞西施”之感,其角色塑造只局限于外表的美,而忽視了既定情境中的真實人物形象。這樣的表演如果連真實都做不到,就談及不到像,更不可能讓人信服這個人物。倘若已經明確自己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在菜市場里賣海鮮的大哥、在街頭賣涼皮的阿姨、不畏風吹雨打送快遞的小哥等,但其著裝還是干干凈凈的,這顯然有些不合適。因此,在觀察生活的教學階段,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用一個生命去塑造另一個生命的表演技術,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矯正錯誤的表演觀,樹立一名演員應有的正確的表演觀念。
4.3未認識到觀察生活的重要性
剛剛接觸表演的同學在觀察生活時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觀察什么,或者說不知道什么樣的人物是可觀察的,于是隨便在路邊看看過路的行人,再加上后期不符合實際的想象,草率地完成作業。這說明很多同學會誤認為觀察生活對表演創作起不到什么實際作用。事實上,觀察生活在表演創作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第一,觀察生活有利于培養演員的真實感與信念。第二,觀察生活有利于增加演員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每個人的閱歷是有限的,對于演員來說,其更應該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去汲取表演創作的養分,增強演員不同的感受。第三,觀察生活有利于激發演員的想象力。想象要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胡思亂想。因為表演藝術是人演人的藝術,所以塑造的角色應該基于常人的邏輯和思維。第四,觀察生活有利于培養演員的模仿力和表現力。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而這些人也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作為一名演員,不能忽視觀察生活的重要作用,并且應該無時無刻地進行觀察,將自己所見、所聽、所感,所遇的人、事、物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并且儲存到自己的記憶里,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素材庫,以便在表演創作過程中隨時調用。前蘇聯史楚金戲劇學校教師尤•斯特羅莫夫立曾這樣說過:“藝術家不可缺少的素質之一,即善于觀察生活。未來的演員正是從這里開始掌握再體現藝術的。應該教會他們善于以藝術家敏銳的眼光在周圍生活中攝取創造舞臺形象所必需的素材。未來的演員應該堅持不懈地在自身訓練這一能力,使之成為他下意識的生活習慣。”[2]65因此,觀察生活不僅符合表演藝術中的規律,更符合表演教學中的規律。觀察生活也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乃至藝術家必不可少的素養。
5結語
生活是所有藝術性再創作的源泉,為創作者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一個鮮明的、真實可信的、立得住的人物形象來自演員對生活透徹、深刻、獨特的理解。演員作為一個人物形象的再現者,更需要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提煉生活,去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演員應該把觀察生活視為一生的重要法寶,而不僅僅是表演教學中的一個短暫學習環節。
參考文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部)[M].林陵,史敏徒,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2]蘇彭成.影視表演學基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作者:樊祥鑫 單位: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