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藝術植物景觀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植物是園林景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植物能充分展現城市規劃藝術和建筑藝術,由植物構成的社會環境,才更具有美學價值,因此,植物景觀設計作為園林藝術的重頭戲,需深入研究園林藝術表現形式和設計主題,結合植物特性進行調整優化,保證園林藝術的設計效果。簡單分析了植物景觀設計及其設計原則,并探討了園林藝術中的植物景觀設計策略。
關鍵詞:園林藝術;植物景觀設計;原則:策略
植物作為自然環境的主體,其投入可以為園林設計增加生機活力,創造清新、舒適、愉悅的休閑娛樂環境,為人們提供精神煥發的審美享受。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園林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綠色發展、生態環保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源于需要又高于需要,加強園林景觀設計十分重要。
1園林藝術中的植物景觀設計概述
植物景觀設計是指在滿足植物特性和園林藝術要求的基礎上,以植物為主要素材,進行搭配造景,組成人工栽培群體的一種獨特藝術設計。一般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素材主要是喬木、灌木、花卉、藤本植物等,季節變化較小,成活率相對較高。這些植物素材的顏色、形態、大小、線條等構成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素材利用一定的設計原則、組織編排手法等盡情展現自身的形體、線條、色彩,創設出與周圍環境協調、適宜,符合設計要求、體現城市文化的審美意境。植物景觀設計中的基本要素是緊密聯系的統一體,其中顏色是區分植物的重要標識,進入人們視野,引發審美刺激;大小是最直觀地影響設計空間的要素;形狀、形態能為設計提供錯落、體態美,減少審美疲勞,增加藝術感;線條則是引導人們的視線,提升審美者精神力量的重要組織手法,只有協調、交互配置植物景觀設計,才能稱之為藝術,達到美的效果。另外,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的組織編排手法有對比、變化、對稱、重復等,在組織編排中,應盡可能符合植物特性及其發展規律,實現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協調、主題與情節的完美組合[1],達到物競天擇的藝術效果。
2園林藝術中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現代植物景觀設計不只是植物種類與數量的簡單堆砌,更多的是在植物造型空間上,能夠彰顯植物群體本身的特點,符合自身生長變化規律,展現園林整體的藝術效果?,F代植物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2.1統一和諧
最偉大的藝術是將繁雜的多樣變成最高度的統一。植物景觀設計中往往采用多種種類、顏色、形狀、線條的植物構景,力求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多樣性的基礎上,植物景觀設計還應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植物本身的季節性、空間比例等,實現植物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整體美的藝術效果。
2.2經濟適用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選擇還應考慮經費問題,在同樣的藝術效果下,盡可能選擇本地植物,經濟適用,避免鋪張浪費,同時還有利于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后期更換、養護等工作。
2.3時空比例
因為植物本身具有季節、生長更替的特性,隨著時間變化某些植物有可能會出現逐漸變大,長高,像香樟、松柏等,變化后的植物景觀會出現與其他植物、墻、建筑之間比例不協調、空間不合理,影響審美。如居民小區內園林設計中,如果居民房屋較低,園林建設過程中,要考慮植物生長變化后的和諧性,避免遮擋光線、影響視覺感受等。因此,設計時應盡量遵循自然規律,考慮這種植物的時空變化性,滿足景觀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實現后期審美的穩定性、持續性[2]。
2.4因地制宜
植物景觀設計還應考慮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城市文化特色、地質地貌構造等,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如園林建設中需要建造人工湖泊,應盡量選擇山體旁低洼處,在原有山洞中建造迷宮、水簾洞等,因地制宜,避免大面積挖掘、重新建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增加勞動強度,保護周圍原始生態環境,減少安全隱患。所以,因地制宜有利于植物的可持續發展,延長景觀的審美壽命,園林景觀與當地文化相得益彰,提升園林景觀長期的美觀性、審美性。
2.5藝術性
藝術性原則是植物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藝術理念能有效支撐園林景觀。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應秉承藝術性原則,有效明確園林及植物的實際特征,從功能、造型、構圖等角度開展藝術化配置,調節好植物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相互間的關系,實現與自然環境的有效相融。通過對植物景觀外觀、輪廓、色調等的有效表現,充分展現園林藝術特色,達到令人滿意的園林藝術植物景觀設計效果。
3園林藝術中植物景觀設計策略
3.1科學選擇園林景觀植物種類
園林景觀設計中在景觀植物種類選擇上,應綜合考慮植物的成活率、生長習性、經濟成本等,科學合理地選擇,達到資源優化。如有些植物從外地引來,運輸費用以及植物成本較高,引進后成活時間短,或不適合本地生長,影響美觀增加管理難度的同時也加大了經濟成本。因此,應盡可能選擇本土植物,適當進行元素重組、設計規劃,保護植被的同時也保護了土壤,達到統一。
3.3加大土壤生態保護力度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如要盡量選擇鄉土植物及與土壤土質相符自然植被外,還應保障自然景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可以通過假山、墻面設計、引進水源等增加原有植被環境的美感[3],避免大范圍地建造與破壞植被和山體,必要時還應修復山地受損地段,因地制宜。
3.4提高環保意識
一方面,社會大眾要不斷強化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減少環境破壞,亂倒垃圾、亂砍濫伐等,只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才會有更多新的需求,才能受到社會大眾的監督與評價,自覺加入到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行列中,一同為建設美麗的家園貢獻力量。另一方面,植物景觀設計人員也要提高環保意識,不斷更新設計理念,干一行愛一行,將園林打造作為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將其作為自身價值實現的途徑,真正為創建美好綠化環境服務。在了解植物習性、生態環境、人們需求、國家政策等多種因素基礎上進行設計,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做人們生活中真正的藝術園丁。
3.5根據植物特征,合理設計園林景觀
設計植物景觀時,往往需要利用人工栽培植物的方法,提升園林整體的藝術美感。而園林植物的種類極其多樣化,其外觀不同、形態各異,有著與眾不同的美感,在設計中,根據植物本身不同的特征調整和布局,提升園林的整體審美價值。具體來說,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第一,要著力實現兼顧動態趨勢與協調感官效果。植物種類不同,特征不同,有的植物更加適合動態化的景觀需求,而有的植物外觀和形態較規整,則更適用于整體大型景觀的設計。根據植物種類的不同特征,協調植物和周邊環境,讓游人能夠在游覽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到不同時間、不同植物的不同美感。第二,實現對植物景觀起伏、節奏效果的有效調節也十分重要。如在園林景觀的各種道路兩側,往往需要利用植物構建景觀,提升園林的觀賞性,在這部分的設計中,應重點關注立體化空間的設計,利用植物的高低差異優化景觀,改變園林景觀一成不變、僵化死板的問題。
3.6引入園林全局景觀設計思路
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同的園林有不同的設計需求,設計地點的實際情況也各有不同。在設計園林景觀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根據植物生長的特性和園林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特征,調整植物的數量和種類。另外,還需要給植物創造好的生長條件,讓植物在種植或移栽后能夠健康生長,最終達到提升植物景觀設計質量的目標。首先,應根據園林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保證設計工作的水準。植物景觀存在的價值不僅是為人們提供審美方面的享受,更在于其能夠抗風降噪,因而在設計植物景觀時,需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定,挑選適宜的植物種類。其次,還應以園林綠地分類標準,作為植物景觀設計的參考標準。在改造園林景觀時,需要根據園林的種類,調整植物景觀設計方案。如兒童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需要選擇一些顏色鮮明、形態矮壯的植物,既能實現植物景觀設計優化環境的目標,又能使園林特色貼近兒童喜好。
4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為快節奏、高強度生活的人們減少了繁雜與單調,增加了安逸與恬淡,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人們的生活情趣。隨著人們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需求將會更多、更高[4]。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城市環境建設與社會環境保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要加大改革園林設計行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園林藝術設計者。相信不遠的將來,在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技術將會有更大提高,社會生活環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劉利果.新時期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及優化控制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35):76-77
.[2]方紅存.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及滲入方法[J].北京農業,2015(14).
[3]潘志陽.低碳思想在園林景觀項目施工中的應用策略探微[J].四川水泥,2019(8):259.
[4]黃淑宇.現階段市政道路綠化景觀園林設計的現狀與未來發展[J].現代園藝,2019(14):58-59.
作者:黃應豐 單位:海南雅居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