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師語言藝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藝術性;評價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檢驗的是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彰顯著教師的語言藝術。教師語言充滿藝術性,才能產生舌燦蓮花的美妙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對于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本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需要豐厚的文學底蘊,也需要精湛的語言運用藝術;對小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語言,感受課堂的溫度,感受文本的魅力,從而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水平,乃至審美能力。下面,筆者就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運用做一闡述。
一、重視教師語言,營造魅力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記敘文,還是古詩,都充滿著濃厚的文學氣息。教師必須要重視自己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與文本對話的不僅僅是學生,在準備預習階段,教師已經開始了數次與教學文本對話的過程,通過精研文本,設定精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同時為自己在課堂上的各個環節的語言銜接做好充足準備。如,從導入環節的方法引入,到授課過程中的閱讀活動,乃至多元評價的適時介入,都需要教師通過語言藝術表達出來。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教師需要提煉文本的精髓,小到字詞句,大到內涵思想、深層蘊意等。在課堂中,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對文本的通透理解而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從而引領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文本,并與文本對話,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表達出來。可見,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既要有行云流水的順暢,也要有跌宕起伏的情感迸發,唯有此,整個語文課堂才會魅力四射,學生才能從教師的語言引領中深入感受文本、體悟文本,與文本做零距離的接觸,從而獲得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整個語文課堂實現高效運行。
二、力求生動形象,引導學生探究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像例行公事一般,一上課就要求學生翻到第幾頁,看看題目,讀讀文章,這樣的語言就像是白開水,淡而無味,小學生也深感學習的無趣。顯然,老套的開場白與不加修飾和結合教材準備的語言運用,讓小學生體會不到語文課堂的精彩,傳統的機械化的講解容易讓學生心生倦怠,沒有激情。而當教師有“預謀”地設計導入環節,根據所教內容,運用或激昂、或悲痛、或歡喜、或沉悶的語言引導學生融入到文本之中,其效果與“白開水式”的講解會截然相反。因為,語文教師的激情通過自身形象、通過語言藝術流暢地表達出來,學生觀之如沐春風,聽之或如雷貫耳,或情隨所動,對于文本的了解、品味、鑒賞都會饒有興趣,執著探究,從而促進了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多元藝術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語言美也是一種美,這種美能夠讓原本沉悶的心歡喜起來,這種美也能讓落后的學生重新昂起頭勇敢向前。這不僅是語言的魔力,還是一種無形的利器。讓驕傲者收斂鋒芒,讓失敗者重新站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講授教學內容,還需要無時無刻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關注和評價,里面既有激勵,也有藝術性的批評;既有肯定,也有對錯誤的指正。當學生朗讀文本有聲有色,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點評:“這一段,你讀出了感覺。其中的重點字詞情感表達準確,發音輕重有別,深深打動了我們。”相信這樣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更能給其他學生一些啟發和點撥。當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具有引導性的評價后,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教師的真誠,還能真正體驗閱讀的樂趣,并對教師提到的不足之處給予思考、改正,由此,進一步深化對文本的認知,對文章情感基調進行把握,對整個主旨思想進行深入了解。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是單一的語言表達,還可以滲透到學生所參與的各種學習活動中。如,合作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等,教師把評價的機會給到學生手中,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通過自己的評價,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該如何評價,從而拉近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距離。評價則成為學生進步的助推器,不僅心情愉悅,而且還能獲得更多語文知識,幫助建構自我的知識體系,同時,不斷提高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一堂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語言運用不可或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我的文學修養,錘煉語言,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模仿感,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不斷提高,從而語文課堂才會變成智慧火花相撞的精彩課堂,教師與學生才能一起成長、攜手共進。
作者:李延敏 單位:永登縣通遠鄉星可僑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