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助教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實驗課程作為一門課程量大,種類多且復雜的實驗課程,一直是高校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傳統的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方法以教師提供操作步驟、學生驗證模仿為主,激發學生的應用能力有限。微助教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結合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的特點與之深度融合,因而在教學中應用廣泛,接受度高。筆者將對預防醫學實驗課程中使用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和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對比,探討在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差異。
關鍵詞:微助教;預防醫學;實驗教學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選擇湖北醫藥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400人),口腔醫學(100人),麻醉學(100人),影像學(100人)等專業部分學生共計700人為研究對象,男297人,占42.43%,女403人,占57.57%;年齡18~23歲,平均20歲。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共計10個班級,以隨機數字表方法選取4個教學班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為1班和2班,共80人,男34人(42.5%),女46人(57.5%)采用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模式;對照組為3班和4班,共78人,男33人(41.25%),女47人(58.75%)采用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2組學生的性別、年齡以及學習授課的課程內容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學生(542人)均采用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模式。
1.2教學方法
1.2.1實驗教學的內容和目標
預防醫學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以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內容為主。醫學統計學內容有課題設計調查和資料錄入、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定量資料的統計推斷、分類變量資料的統計分析,秩和檢驗、直線相關與回歸,統計圖表等5個SPSS電腦實驗模塊,共15個學時。流行病學內容有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臨床療效研究設計,診篩試驗評價,案例討論等5個討論分析模塊,共15個學時。教學目標為掌握流行病學方法的有關知識與方法,掌握SPSS軟件的基礎操作,通過課程考核。
1.2.2實驗組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模式。(1)流行病學實驗內容授課程序為:未對學生進行分組,課前老師布置案例和問題,要求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上課時由教師對各模塊知識進行講授分析,學生在實習教室里聽講,課后在微助教里布置作業,要求作業提交;(2)醫學統計學實驗內容授課程序為:未對學生進行分組,課堂中由教師在實習教室里示范講解如何運用SPSS軟件錄入數據、統計描述、統計推斷,隨后學生自行在電腦上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鞏固訓練,并在微助教里答題并進行提交。
1.2.3對照組實驗教學方法
對照組實驗教學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1)流行病學實驗內容授課程序為:未對學生進行分組,課前老師布置案例和問題,要求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上課時由教師對各模塊知識進行講授分析,學生在實習報告上手寫作業,由老師批改;(2)醫學統計學實驗內容授課程序為:未對學生進行分組,課堂中由教師在實習教室里示范講解如何運用SPSS軟件錄入數據、統計描述、統計推斷,隨后學生自行在電腦上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鞏固訓練,并手寫實習報告交由老師批改。
1.2.4上機操作成績
實習課程結束實驗組和對照組統一進行上機操作考試,具體實施方法如下:利用網絡教室,考試時由教師下發試題,學生接收后作答并進行提交,由老師批改,統計學生分數。
1.2.5實驗教學效果問卷調查
實驗課結束后利用微助教進行調查問卷,對2015級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影像學等專業部分學生共計700名學生進入相應問卷課堂編號,匿名填寫兩種方式的實驗教學效果評價問卷,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分,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反饋。問卷調查采用電子問卷,回收率100%。
1.2.6評價方法
(1)實驗成績:每次實驗報告;(2)上機操作成績;(3)實驗教學效果調查:學生學習效果自我評價、實習課作業方式認同感等。
1.2.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2組的年齡、成績、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效果評價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分析,2組的性別分布比較采用х2檢驗分析。
2結果
2.1成績比較
(1)實習成績:實驗組實驗報告成績平均分為(90.88±4.45)分,對照組實驗報告成績平均分(91.08±4.86)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64,P=0.870);(2)上機操作成績:實驗組上機操作成績平均分為(76.45±7.50)分,對照組期末總評成績平均分(76.12±6.1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22,P=0.903)。
2.2學生學習效果自我評價調查
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結果顯示,有高達87.43%的學生更傾向于電子化作業,只有7.57%的學生傾向于手寫實驗報告的模式,有5%的學生認為兩者均可。
3討論
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醫學包括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等專業課程,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群體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5]。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應該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逐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微助教”操作簡便、方便實用的特點和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在類似預防醫學實驗課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輔助學生實驗報告的填寫,不僅節省了學生手寫作業的時間,同時也把多余的時間更多的花費在實踐練習操作上面,對學生來說更容易掌握這類應用型實驗課程[6-7]。本研究中,以傳統手寫實驗報告和微助教輔助填寫實驗報告為對比,二者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并不會對降低實驗教學效果。通過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自我評價調查問卷發現,學生(87.43%)對于預防醫學實驗課程采用微助教進行實驗報告的填寫非常樂意接受,經調查發現76.43%的學生認為微助教填寫實驗報告相對傳統的手寫實驗報告更簡便,節省時間,便于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拓展深度實驗內容方面,包括對理論知識點在實踐中更進一步的梳理,創新性實驗的廣度拓展等。有87.14%的學生認為微助教輔助預防醫學實驗課程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助于預防醫學實驗課程更好的開展,85.14%的學生認為采用微助教輔助實驗教學達到了教學目的,再結合實驗成績分析,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效果相比并沒有下降(P>0.05),相反地,傳統的實驗教學因為手寫實驗報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來說很多時間都用來寫實驗報告,大大壓縮了實踐內容,不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對老師來講,使用微助教可以讓老師從批改實驗報告中脫離出來,將時間和精力更多的花費在教學和教學研究中,也更有利于老師自身的發展。89.43%的學生認為使用微助教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說明微助教輔助預防醫學實驗教學對其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智能移動終端和無限互聯網的普及,客觀上給傳統課堂的教學組織方式帶來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變革機遇。而微助教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于預防醫學實驗教學,在網絡環境下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實現網絡與實驗教學過程的契合,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從而增加知識粘附性,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蘭,周鐸,趙光.基于“互聯網+”的儀器分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方法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7,19(1):130-132.
[2]蘇雄,劉穎,王艷玲,等.新時期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4):5-7.
作者:鄧斐 張苗 郭懷蘭 張垚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