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培養創新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證實,創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從醫學生本科階段到研究生階段的過渡面臨的一個主要變化是醫學實驗技術的熟悉和掌握。中西醫結合研究生更是面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中西方醫學并重的科研挑戰。在研究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最先面對的就是科研實驗的學習和科研思維的轉變。因此,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的教學模式的優化是提高中西醫結合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醫學實驗;中西醫結合
一、引言
醫學研究生教育承擔著培養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的使命,是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共筑全民健康,決勝全面小康的基礎工程[1]。因此,培養大批優秀的創新型的全方位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實際的目標。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醫學實驗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增設一系列的實驗教學課程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注重研究生的實驗教學模式,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影響,通過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綜合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及實驗結果的水平。
二、目前中西醫結合研究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的學緣結構呈現多元化,各專業差異性大,以及學生對現代醫學和科學技術的了解不足等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中西醫結合醫學認識不足。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中、西醫相互融合,對于中醫藥學的傳承和發展中醫藥現代化的意義重大[2]。本科階段學習內容多而雜,學習了所有中醫及西醫的相關課程,但對中西醫結合的內涵和外延缺乏足夠的和深刻的認識。
2.學生知識結構欠合理。中醫學及西醫學內容繁雜,且本身各自的知識體系完全不同,這就給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研究生帶來了難以突破的學習障礙。中醫學是自然哲學模式,而西醫為生物醫學模式,中醫注重取類比象,西醫則側重于實驗研究,二者各有優勢,如何架構和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中西醫更有效地結合,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科研能力薄弱。學生在研究生入學以前,自身實驗技能訓練不足,導致在研究生培養階段,首先面臨實驗操作規范和實驗方案的合理設計等科研入門的長時間的訓練。“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重視帶領學生進行科研思路的切入,將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實踐在實驗課程中得以結合,并爭取通過課題設計講解科研的思維。
三、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設置特色
1.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強。我校中西醫結合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只有少量的機會接觸實驗,并且主要是集中看老師講解,缺乏延伸性的思考,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太過欠缺。實驗教學也打破了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使研究生有機會在以大型科研設備為核心技術學習,開展中西醫結合實驗研究。
2.實驗教學的實用性高。“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的設置是專門為初入實驗的研究生量身定做的,課程內容是從最基本的實驗原理和操作開展起來的,使研究生新生更加容易接受并進一步和自己未來的課題進行結合。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研究生把已有理論知識和實驗研究結合起來,同時強化了科研實驗在學生培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實驗教學的參與度高。“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教學包括理論講解與實驗操作相結合,在進行淺顯易懂的理論授課后,再通過實驗示教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同時進行現場指導。由于學習循序漸進,授課老師專業,并配合在職老師編寫的相應教材,使學生在學習中能真正地參與到實驗中,并學有所得。
4.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好。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夠培養學生探索多學科、交叉領域知識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掌握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及在前沿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從而進一步具備獨立從事醫學研究和創新的能力。
5.實驗教學形式多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注重挖掘新的教學形式除了課堂實驗教學,還注重學生對科研實例的探討,老師點評并介紹多種技術在開展中醫藥科研中的應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重大的科學問題,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應用現代研究技術進行課題設計。
四、課程教學模式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注重將實驗、實踐等環節強化,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能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鍛煉實踐能力。
1.結合課題授課,啟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為案例講授課程知識,并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使學生了解了從事科研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從輪轉平臺角度,啟發學生的科研方案設計思路。學生實驗平臺授課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并通過全方位的實驗教學啟發學生的科研設計思路。
3.通過實驗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驗教學中將實驗任務安排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們熟練掌握各項實驗技術,并為日后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依托平臺大型儀器開展教學,學以致用達到教學效果。平臺授課依據平臺大型儀器進行教學設計,并對常用儀器進行現場教學,依據學生各個課題的方向與儀器使用進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可以在教學中充分理解儀器的應用及啟發科研思路。
5.注重中西醫結合思維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充分注重中西醫結合的思維,避免中、西醫割裂,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西醫學的差異及共通點,為研究生能有效地開展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提供初步的設計思路。中西醫結合實驗教學成效顯著,學生學術論文、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有明顯提高,且對用人單位回訪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總體滿意度高,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好。
五、結語
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和提升作用。“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術”課程的設置在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提高研究生科研素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晨曦,羅希,劉璐,等.醫學研究生教育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基于13所醫學院校的深度訪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5(15):82-87.
[2]聶慧芳.中醫哲學思想在中西醫結合教育體系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12):80-81.
作者:林久茂 胡海霞 彭軍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