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哮喘患兒護理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整體護理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哮喘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使用隨機數表法將2018年1—12月于鄭州兒童醫院東三街院區就診的124例哮喘患兒分為A、B兩組,各62例。A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整體護理,B組在A組護理的基礎上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統計兩組出院后1、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評估兩組患兒家屬在護理前后哮喘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兒兒童哮喘生活質量問卷(PAQLQ)評分;統計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B組出院后1個月和出院后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8.06%,19.35%)均低于A組(27.42%,40.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B組患兒家屬哮喘知識評分[(72.65±4.54)分]高于A組[(64.38±4.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護理后PAQLQ評分[(20.08±1.37)分]高于A組[(18.22±1.4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94.37±1.48)分]高于A組[(88.77±2.3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干預不僅能降低哮喘患兒哮喘發作頻率,提高其生活質量,還可提高患兒家屬對哮喘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哮喘;整體護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生活質量
哮喘是以反復發作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低齡兒童是哮喘的高發群體,且隨著近些年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每年因哮喘就診的患兒數量也在不斷增多[1]。隨著現代護理學的快速發展,護理工作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臨床工作者的關注,各種新型護理模式、護理理念也在不斷增多[2]。本研究探討了整體護理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哮喘患兒哮喘發作頻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征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后,使用隨機數表法將2018年1—12月在鄭州兒童醫院東三街院區就診的124例哮喘患兒分為A、B兩組,各62例。A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為7~14歲,平均(10.08±1.03)歲。B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為7~14歲,平均(10.15±0.9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納入標準
(1)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關于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為7~14歲;(3)哮喘急性中度發作;(4)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1)其他類型呼吸系統疾病;(2)重要器官功能不全;(3)嚴重感染;(4)惡性腫瘤;(5)免疫功能紊亂;(6)精神障礙;(7)隨訪丟失。
1.4護理方法
A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整體護理。(1)做好護理前培訓: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整體護理相關培訓,所有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護理工作。(2)制定護理計劃:及時了解患兒病情和家庭背景,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縮減不必要的護理流程。(3)健康知識教育:向家屬介紹哮喘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相關知識,及時解答患兒家屬疑惑。B組在A組護理的基礎上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為患兒提供一個宣泄空間,指導患兒將心中的抑郁傾訴出去,減輕心理壓力;每周至少進行1次心理疏導,告知患兒和家屬不良心理情緒對治療的影響,指導患兒正確面對不良情緒;鼓勵并督促患兒家屬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2)霧化吸入指導:指導患兒家屬配置吸入藥物和霧化器使用方法,以便在家中進行霧化治療。(3)記錄哮喘日記:告知患兒家屬院外重點觀察指標,并詳細記錄,根據臨床癥狀和自測呼氣峰流速確定患兒用藥和是否需要入院就診。(4)組建家庭聯誼會:介紹不同哮喘患兒家庭相互認識,組成哮喘家庭聯誼會,并建立微信群,鼓勵不同家庭分享各自護理心得,并由護理人員定期組織線下活動,請護理能力較強的家長分享經驗,并由專職人員現場解答家長疑惑。
1.5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接受連續隨訪3個月。統計兩組患兒出院后1、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使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兒家屬在護理前后哮喘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共100分。使用兒童哮喘生活質量問卷(PAQLQ)評估護理前后患兒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包括癥狀、活動、情感功能3個維度。使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1.6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出院后1、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
B組出院后1、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8.06%,19.35%)均低于A組(27.42%,40.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患兒家屬哮喘知識評分
護理后B組患兒家屬哮喘知識評分[(72.65±4.54)分]高于A組[(64.38±4.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PAQLQ評分
B組護理后PAQLQ評分[(20.08±1.37)分]高于A組[(18.22±1.4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B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94.37±1.48)分]高于A組[(88.77±2.3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829,P<0.001)。
3討論
隨著小兒哮喘發病率不斷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療小兒哮喘也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護理工作是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治療順利開展的基礎,但傳統護理模式多將護理工作集中于落實醫囑,現已經在臨床護理中逐漸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無法有效滿足臨床工作需要[3]。因此,尋找一種更加合理高效的護理模式是現階段臨床護理工作待解決的一大難題。整體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理念為指導的新型護理模式,其將護理工作和護理管理相結合,從而制定適合每個患者的個性化護理模式[4]。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則是一種需要患兒家屬參與至護理工作中的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具有尊重患兒和家屬、注重與患兒和家屬的緊密配合、彈性靈活等特點,且護理過程中授予患兒家屬進行部分護理操作的權利。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兩種護理模式聯合干預的B組患兒出院后1、3個月內的病情復發率較低,而護理后PAQLQ生活質量評分較高,表明兩種護理模式聯用臨床療效優于單一的整體護理,可有效預防患兒出院后病情再次復發,對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對比兩組患兒家屬護理后的哮喘相關知識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B組患兒家屬均高于A組。這是因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讓患兒家屬直接參與至護理工作中。在患兒家屬與護理人員的相互配合過程,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的聯系,不僅能提高治療依從性,也能提高家屬對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綜上,整體護理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干預不僅能降低哮喘患兒哮喘發作頻率,提高其生活質量,還可提高患兒家屬對哮喘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湛貴霞.全面優質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151.
[2]方秀春,丁燕婷,丁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非重癥哮喘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全科護理,2017,15(12):1489-1491.
[3]劉寧,戚曉秦,嵇志娟,等.整體護理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及患兒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8):182-184.
[4]丁燕婷,韋艷紅,陸婷.整體理念護理對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療效及家長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9):1050-1052.
作者:徐瑞華 單位:鄭州兒童醫院東三街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