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教育教學時代特色實現發展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英語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英語教學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英語教學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發揮著提升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水平的作用,同時在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輸送全方位發展的人才作出了貢獻。隨著社會發展,英語教學如何融合時代特色進一步發展成為了一項重要課題,高校英語教育教學正在由傳統教學向適應新時代教學過渡。本文就如何融合時代特色實現英語教育教學實現發展作了以下探討。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時代;互聯網;融合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隨著“一帶一路”等規劃的逐漸展開,我國國際化的勢頭已勢不可擋。在此情況下,對于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必然包括其國際化能力水平。高校教學課程內容安排也漸漸朝應用型方向進行。而英語學科的教育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出具有國際交流能力水平的高校畢業生,能否有效實施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安排,關系到我國能否在未來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有充足完備的后備人才資源。
一、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現狀
1.高校英語教學背景英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言,掌握英語早就已經不只是身處英語母語國才會有的需要。國內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工作場合,英文文獻、英語交流也是一種重要的獲取資源的方式。學生在畢業時也有著對英語水平的要求,大學生的許多考試中都有英語科目的設置,從這些要求中可以看到高校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視。當今時代,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語言在許多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義。2.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的英語教育并沒有跟上全球信息化的進程,高校英語課堂設置仍是傳統的大班課,英語教材內容難以跟上時代的快速發展。高校英語教育也存在著地區之間教育資源不對等的問題,較為發達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有著更多的教學資源,而普通城市在教學資源上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不如發達地區的結果。但這一問題難以通過英語教學單一領域的發展來解決,而需要國家的進一步教育政策推廣[1]。而對于高校英語教育教學領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則可以通過英語學科的教學教育發展來進行改善。
(1)應試仍是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應試化是國內教學領域不可避免的問題,高校的英語測試包括期末考試、四六級考試等,英語專業的學生則有更多的英語專業等級測試。大體來說,高校英語測試形式大多是書面考試,傳統化流程化的考核內容使高校英語教學仍以教材內容為主,不能與時俱進。英語教學內容忽視應用,仍以語法、高級詞匯、長難句為主,這些學習內容一般落實在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中,但在實際生活中,閱讀和寫作的應用比重并不如聽力口語高,高校的英語教學卻正是忽視這兩點[2]。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仍是講學,教材中的傳統話題難以引起學生興趣,自然也會削弱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教師在課堂不進行“說英語”的引導,學生在課下更難以自己張嘴練習,導致學生筆試成績很高,卻不會開口“說英語”。新時代號召高校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能夠面向世界,面向國際。而英語教學若是仍以書面讀寫為重點,聽說能力自然無法與讀寫能力相匹配,造成所學不能應用的尷尬情景。要想真正讓英語成為技能而不是應試科目,需要高校英語教育的整體發展。
(2)教學內容難以與時俱進直至今天,高校英語教材的編寫時間大多在2010年以前。十年時間,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高新科技的創新突破帶來了信息世界的極快傳播,手機等通訊設備已成為了能夠實時更新的大型信息庫,在這種情況下,十年前的教材內容早已陳舊不堪,基礎的語法內容、單詞等固然仍能夠應用在教學中,但舉出的例子、課文內容甚至整體語言風格早已不符合現代生活,難以達到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的綜合型人才的要求。縱使有關部門在教材修訂上一直在盡力更新,但傳統出版業的弊端無法克服,從采編到出版需要很長時間,到高校學生真正拿到課本進行學習時,內容仍跟不上現實生活。同時高校授課教師年紀比學生要大,各年齡段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同,能夠在課堂帶給學生的新知識同樣有限[3]。再加上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在海量的英語學習資源中難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在課下選擇英語學習資源時,高校學生普遍更傾向娛樂性較強的美劇、英劇、電影等,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學生不能在無字幕的情況下理解劇情,看字幕成了習慣,自然也難以獲得進步。
(3)教學過程缺乏實踐,應用性差考核方式單一也是造成高校英語教育缺乏實踐、學生應用能力弱的原因。由于高校英語教育的教學周期中缺乏實踐性課程,學生不能將書本內容應用于實踐,課上難以應用,在課下更缺少應用途徑,自然無法提升聽力、口語水平。缺乏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英語作為一門應用語言,語言的學習不僅需要語言素材的日積月累,同時也要有日常練習的厚積薄發,這是學習語言必須經歷的過程。高校想培養出有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在英語教育課程中自然要增加實踐課,并進行考核,但基于高校學生課程安排已經飽和,增加實踐考核也會增加學生負擔且難以協調課程時間,這是一個需要逐步協調的過程。
二、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新特征
(一)信息多元性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爆炸時代,非教師職業的知識擁有者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知識傳播,故而網上各種教學視頻廣泛流行。互聯網上知識渠道多種多樣,泛娛樂化的知識產業造成了教育信息的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只需要連接網絡就可以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進行學習[4]。但與此同時,網絡上過多的知識信息使人眼花繚亂,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會出現素材選擇過多而泛化學習的現象,造成難以深入學習的問題。而這些學習素材本身也良莠不齊,學生對于不熟悉的學習內容缺乏分辨能力,碎片化的內容也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分割,這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教育的多元化本身是利大于弊的,信息角度的多樣化帶來學習資料的極大豐富本身是有利于培養綜合型人才的。
(二)線上學習如今線上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自媒體如抖音、快手等平臺用戶通過拍攝簡單淺顯的短視頻來傳播教學信息,可上傳長視頻的媒體平臺如嗶哩嗶哩動畫、微博等軟件也有免費的教學視頻,還有專業的線上學習軟件如網易云課堂、騰訊課堂等專業網絡課程平臺,學習者可以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但這些學習方式并沒有監督機制,學習效果如何仍舊取決于自己。線下教學在線上學習的比較下顯得無趣且陳舊,但事實上,線下學習也有著線上學習不能比擬的優勢,如與老師的現實互動、線下學習要求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專注力等。新時代背景下線上學習是大勢所趨,但需要學生對學習資源進行篩選以及本身有一定的自制力。故而對于高校教育教學來說,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才是更為適合學生全方位學習的重要舉措。
(三)注重應用新時代背景下對于高校畢業人才的要求只會更高。在學習資源豐富且多樣的互聯網資源中,學生一般都會尋找資源進行學習,上文提出,當下英語教育平臺豐富,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方式。但是否認真學習、能夠學到多少內容都取決于學生自己。能夠認真學習并進行訓練的學生會有較強的應用能力,而那些只是泛泛學過,并不注重能力提升的學生則會被社會淘汰。社會對于人才的應用水平要求只會越來越高[5]。
三、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育發展方式
(一)與互聯網結合的教學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自己搜索學習素材是不夠的。一方面學生能力有限,不能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學生在查找資料時更容易被娛樂內容吸引。此時教師運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材料的整合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師篩選出與教科書相互關聯并且較為新穎的素材進行教學,這不僅符合了新時代英語教學與互聯網結合的要求,同時更適合學生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綜合型英語能力。教師不僅可以篩選出富有娛樂性的優質英語學習內容,并且可以與專業內容和當下熱門話題相聯系,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學不應只是課堂上的學習,高校也應建立更加個性化的外文資料庫,提供豐富的外語文學、優秀影視作品等,除上述學習資源之外,也應該包括一定的學習指南,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同時,與互聯網結合也可以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線上互動,及時的教學反饋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便利,同時也能拉近師生距離,使教學變得有效而富有人情味。
(二)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英語是歷經文化變遷而最終形成的一門語言。由于任何一種語言背后都是文化的積淀,中文和英語的文化本質不同就造成了語言習慣的較大差異。此時高校英語教育不僅應該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更應該深入剖析語言背后的文化現象,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使學生由生硬地記憶方法學習轉變為文化滲透的理解式學習[6]。所以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融合英美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同時也能保證學生在應用時對語言的了解。通過將漢語思維轉變,理解英美文化中對語言的運用情景的規范,更加保證了交流的有效性。每種語言特點都不盡相同,但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都是文化,只有跨文化進行理解學習,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習興趣,同時也要注重實踐,通過實踐提升運用能力。
(三)完善學習體系,注重實際應用考核前文指出高校英語學習上的考核機制過于片面,只注重卷面成績而不注重實際應用上的考核。高校可以運用互聯網進行學習體系的完善。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閱讀能力和聽力能力的反饋,也可以進行口語和寫作的反饋。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作為英語應用能力審查的重要項目,恰恰也是高校考核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通過互聯網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學生可以自行上傳口語內容或寫作文章,先通過平臺進行內容正誤的大體判斷,再通過老師進行具體內容的分析,進而通過互聯網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可以運用課下進行學習上傳,教師在空閑時間同樣可以進行批改,不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大大節省了時間。老師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周期性的考核,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平臺算法得出學生每個階段產生的學習問題以及知識盲區,通過這些反饋,教師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四)個性化自主學班課是高校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于每一節課的接受程度不同,產生的學習效果就不同,自然也會影響到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高校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反饋平臺,根據學生水平特點進行學習成果的分析,找到學生每一階段每一節課的知識盲區和學習問題,查缺補漏,找到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需求[7]。也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組內同學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學習,自主調整學習模式和學習時間,不僅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同時也保證了學生主動學習,自然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小組間的自主交流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本文通過對當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探究了新時代互聯網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新特征,再針對當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提出了幾點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式。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應用好互聯網教學,以此為背景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避免僵化的英語學習,通過靈活的自主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應用能力,最終達到高校培養應用型綜合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杜弘斌,楊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英語教育探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1(4):108-110.
[2]紀紅,倪莉莉.多元化視域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的創新研究———評《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教探索,2019(11):143-144.
[3]伍婷婷.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評《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11):105-106.
[4]徐瓊.新時代下跨文化交際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合[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181-182.
[5]邵韻之.互聯網+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新策略[J].海外英語,2019(23):110-111.
[6]翟中偉.“互聯網+”時代高校在英語口語課堂中引入文化教學的思考[J].海外英語,2019(21):130-131.
[7]萬呈惠,張麗.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2):69-70.
作者:陳紅英 單位:貴州省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