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農業民俗音樂藝術特色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民俗音樂藝術特色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業民俗音樂藝術特色淺析

農業文明時期,藝術還未獨立,音樂藝術與舞蹈、文學相互融合,魏晉以前,文學沒有獨立的學科分類,許多文學創作以音樂的表現載體,所表現的內容圍繞農事、祭祀等民間活動,農業文化與音樂藝術的融合又提升一個高度。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因為農業的發展狀況能夠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古人尤其重視農業的發展,在文學創作、歷史記錄、音樂藝術、舞蹈表演中都將農業視為重要的表現內容。在音樂方面,由于古代平民階級的物質生存依賴農業,加上古代民間娛樂方式有限,農業民俗音樂成為平民階級娛樂活動的主流形式?!掇r業民俗研究》可為現代農業民俗音樂創作提供專業的農業文化內容。該書是國內知名農業民俗文化研究專家的學術論文集,研究內容主要包含農業節氣、農具、鄉土景觀三部分,每一篇學術論文都立足研究農業民俗文化,涉及國內外民俗文化的具體內容,意在呼吁民眾重視農業民俗文化、傳承農業民俗文化。在諸多專家學者的研究之下,現代農業民俗音樂的創作突破時代的格局,在嚴謹的資料研究中學習農業民俗文化,創作出優質的農業民俗音樂作品。

一、民俗音樂淺議

所謂民俗音樂,顧名思義就有關表現民間習俗文化的音樂作品,因此,特定歷史時期的民俗音樂具有特定的表現內容,呈現不一樣的藝術風格。中國民俗音樂的發展與歷史進程同步,在曲調、詞令并不豐富的時代,民俗音樂表現為歌謠形式,演唱內容圍繞物質生活狀況,將民間生活形式和習俗文化通過音樂表達出來。

(一)民俗音樂的基礎條件

民俗音樂是民俗文化的表現方式,一個時期的民俗文化是人們追求基本物質生活的表現,因此,民俗音樂產生的基礎條件是特定時期中物質生活條件。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習俗衍化成制度的推動力量,在社會習俗的制度化之下,藝術創作自然地將其作為創作的內容。以南宋民俗音樂為例,南宋時期市商經營已經發展到一個鼎盛階段,在市集經濟的發達之下,民間習俗活動越加豐富,娛樂活動越來越頻繁,聽歌賞樂逐漸常見,茶樓內設有歌姬彈奏樂章以攬顧客,更有樂館培養樂人制作精美曲子,或者讓詞人為樂人填寫歌詞,所寫內容即便不以民俗文化為主,卻始終離不開南宋民間文化。

(二)民俗音樂與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音樂創作的一大題材,在交通封閉的古代,古人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狹隘的生活空間,尤其在民間,民間音樂藝術創作主要圍繞社會習俗,農業、傳統節日、民間信仰傳說等等民俗文化都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內容。以《詩經》為例,先秦時期大部分的詩歌以音樂演唱來進行,內容涉及農事、祭祀、節氣等習俗內容。隨著時代的推移,音樂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民俗文化至今仍然是民俗音樂創作的主要內容,并且,在長時間的歷史積淀中,民俗文化內容越來越豐富,民俗音樂創作也跳出狹隘的題材空間和創作規格,將更多的民俗文化表達出來。

二、民俗音樂的創作風格

從文學視域上說,文學藝術創作隨著作家的骨氣風格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這種藝術效果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在諸多文學巨匠的努力探索之下,文學創作具有明確的風格分類。音樂藝術的創作風格同樣也講究風格分類,音樂的分類根據曲詞和唱腔來決定,民俗音樂之所以稱之為民俗音樂,除去民俗文化特征之外,還有創作風格上的獨特性,這主要體現在詞曲的獨特性中。

(一)雅俗共賞

提及音樂藝術,一般人通常將其與“高雅”結合,古典音樂的恢弘氣勢、流行音樂的動聽旋律都給大眾一種聽覺上的舒適感,加上音樂詞令的美學要求,音樂無疑成為“高雅藝術”的代表。誠然,藝術是高雅文化的象征,但是,就音樂藝術的產生環境和表現形式來看,音樂同文學藝術一樣有著反映現實、表情達意的功能。民俗音樂的曲調同古典音樂相比,節奏稍慢、曲調略高,在詞令上,同白居易詩學主張一樣側重于通俗化,詞令創作偏于口語化,便于民間普通百姓理解。在曲調上,采用傳統民歌的唱腔,有些民俗音樂甚至會融入傳統戲曲唱腔風格,整體曲調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韻,使得民俗音樂具有一定的審美規格。因此,在通俗化的詞與高雅文化特性的曲調結合之中,民俗音樂呈現出雅俗共賞的特點。

(二)不拘一格

從現代音樂發展的角度來看,民俗音樂的“雅”與“俗”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之物,民俗音樂一開始是民歌的一部分內容,唱腔曲調甚至詞令都有民歌藝術的風格,現代國際音樂的互動之下,許多民俗音樂突破固有的藝術形式,在傳統民俗音樂與現代音樂之間做到完美融合。在創作上,現代民俗音樂不再局限于傳統語言和民歌曲調,在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之后,民俗音樂的詞令創作開啟了白話文創作,直至現代,民俗音樂的詞令創作完成了革新。在曲調風格上,現代民俗音樂逐漸融入多元音樂藝術特點,編曲融合了西方古典音樂唱腔和樂器,具有明顯的多元性。

三、農業文化:民俗音樂創作的重要內容

作為人類文明的起源,農業無疑是藝術生產的推動力,在發展進程中,農業已然成為藝術創作的源頭和重要內容,同藝術和文化一脈相承。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在農耕技術日趨成熟之下,農業發展水平逐漸提高,漸漸形成了地域性農業文明,各地區依賴農業生活,生存形式與生存活動都依賴農業而進行,以農業主題為主的文化藝術繼而產生。

(一)農業文化與民俗音樂的契合

農業文化催生了藝術是由歷史演變規律決定的,根據馬克思主義“藝術起源于勞動”的觀點,人類在從事勞動時,為了記錄勞動畫面,產生了美術;為了傳遞勞動信息,產生了文學藝術;在勞動時,發出的吆喝聲演變為富有節奏的音樂藝術。在文明逐漸進步之時,藝術的題材范圍越來廣闊,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因為等級分明的社會制度和地域性民族的分布,藝術具有明顯的分類。平民階級生活的地區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古代民間百姓的生存依賴農業,其文化藝術的發展也依賴農業,包括祭祀活動也是為了祈禱五谷豐收,在這種民間習俗文化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音樂藝術與農業文明之間的交集上升到一個契合的狀態。到現代,農業民俗文化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為了弘揚這些文化,許多音樂創作將其作為創作內容,并且,在繼承傳統民歌的原則上將農業文化通過音樂藝術表達出來。

(二)農業文化在民俗音樂的應用

自藝術產生以來,農業就是重要的創作主題,在美術方面,農民成為各畫派的描繪內容,直至今天,許多畫家仍然堅持農民寫實的美術創作;在文學方面,農民生活的困難與農事為古今作家提供了創作思想靈感;在音樂方面,農業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俗音樂創作的重點主題。傳統民俗文化在民俗音樂的應用是歷史演變的必然結果,中國傳統農業民俗文化體現為音樂題材的使用,農業工具、農事活動以及農民生活的寫照等等都是民俗音樂將農業文化作為創作內容的體現?,F代民俗音樂已經超越了傳統民俗音樂的固定格局,并沒有直接表現農業文化,也沒有完全以農業為創作主題,而是通過農業文化元素,表達農民生活的狀態,歌頌農業文明。四、農業民俗音樂的藝術表現及特征農業文化與民俗文化一脈相承,由于地區性文化習俗的差異性,各地區藝術創作存在差異性,農業民俗音樂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要涉及農業文化的音樂創作都可以稱作農業民俗音樂。傳統農業民俗音樂在戲劇音樂表演中較為常見,在網絡時代的推動下,農業民俗音樂作品逐漸流傳,加上許多農業民俗影視的發展,農業民俗音樂也在影視中得以傳播。就目前農業民俗音樂創作來說,創作題材更加豐富,唱腔曲調不局限于民歌形式,詞令創作藝術更具審美特性。

(一)歡快愉悅的曲調

民俗音樂作為民歌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民歌高亢清麗的特征,傳統民俗音樂的創作目的以歌頌為主,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俗音樂主要歌頌民族文化,將民族故事以音樂形式表現出來,因而整體的曲調歡快愉悅,有些專用于祭祀的音樂創作則旋律緩慢,曲調莊嚴。同樣,農業民俗音樂創作也具有歌頌性,同傳統民歌一樣,許多以農業為創作主題的民俗音樂都意在歌頌農業、祈禱風調雨順。另外,有些農業民俗音樂作品則主要為了傳播農業文明,如《節氣歌》中,將中國二十四節氣作為歌詞內容,節奏歡快,令人愉悅。再如電影《劉三姐》中的插曲“采茶歌”,節奏清新明快,將農村地區采茶文化以歡快的樂章表現出來,同時,也贊揚了農民的勤勞。當然,在現代音樂藝術與文學結合的情況下,有些農業民俗音樂力求現實,將農業生活的困境與艱辛作為創作目的,這類農業民俗音樂創作曲調較為緩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也別有一番韻味。

(二)親切通俗的詞令

從民俗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來看,民俗音樂具有口頭性和集體性,許多民俗音樂在特定民俗活動場合中通過集體而演唱,演唱的詞令圍繞某一民俗文化為主,并且詞令創作具有鄉土性,給人濃厚的親切感。農業主題民俗音樂創作者大部分都是農民,在從事農業勞動時會歌唱一曲,歌頌農業,反映農民的農事狀態。在詞作上,農業民俗音樂的詞作呈現一種通俗化,字詞間多出現俗語,較為日常化,雖然沒有文學審美性,但是在效果上,卻使人通俗易懂。傳統農業民俗音樂雖親切,但是在現代音樂發展的新要求中,音樂已經發展一種審美藝術,農業民俗音樂的詞令創作也突破了以往的口頭性,創作內容不再直接表現農事活動,而是通過農業相關意象,創作出別樣的民俗音樂,如《紅高粱》影視劇插曲《九兒》中,以山東高密農村為背景,詞令描寫了田野、棗花、高粱以及一個美麗的姑娘“九兒”,白話文的親切與高密農村農業意象的結合使得曲子通俗親切,配上民俗樂器二胡、嗩吶,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兼具的現代化音樂藝術特征。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農業民俗音樂已經跨越了單一化的音樂藝術范疇,在農業文化、民俗文化與音樂藝術的完美結合之下,農業民俗音樂將農業歷史文明以一種審美性的藝術形式傳遞出來。在古老的民俗音樂中,中華農業文明在史書記載中轉化為動聽的音樂藝術,讓后世的中華兒女為之歌唱。然而,在媒體時代的推動下,大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中農業文化在逐漸消亡,以農業為主體的音樂創作也愈加減少,我們必須努力讓優秀的民俗農業音樂融入到現代媒體音樂中。同時,我們呼吁,讓傳統民俗音樂回歸大大眾視線,讓更多的人去領悟古老的民俗文化,讓更多的音樂創作者去弘揚中國農業民俗音樂藝術的魅力。

作者:李歷 單位:廊坊師范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强迫的护士bd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性感美女视频免费网站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爱呦视频在线播放网址|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日本|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30视频| 机巴太粗太硬弄死你|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色人阁在线视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91大神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在线视频| 日韩午夜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伦理电影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小莹的性荡生活37章|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男女一边桶一边摸一边脱视频免费| 天天影院良辰美景好时光电视剧 | 久久男人资源站|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观看的黄色网址| 99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网友自拍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