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健康教育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期黨和國家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教育、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構建新時代、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健康教育體系。針對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對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現有教學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能力的實踐活動,中職學生往往因為生命健康意識淡漠引發異常行為等問題,同時結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和民族地區中職學生的健康狀況及身心特點,構建系統全面的課程體系,圍繞心理健康、身體保健、疾病防控和急救處置四個內容,融合第一、第二課堂全面系統開展健康教育教學。在“四位一體、兩課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應用上取得了豐厚的成果,能夠有效保障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學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職學生;健康教育
新時期學校衛生工作與健康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是深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新時期學校健康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工作,應以預防教育為重點,以教育和育人為手段。然而,許多中職學校更多重視中職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品德修養,很少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活動,也沒有開設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即使有的中職學校開展了生命與健康教育,但也僅限于輔修課或日常的講座中;有的則用安全教育代替生命與健康教育,局限于如何保護自身不受傷害;有的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部分章節,沒有系統的健康教育課程和專用的教材,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缺乏,不能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因此,本文針對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對學生健康教育重視不夠,現有教學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能力的實踐活動,中職學生往往因為生命健康意識淡漠而引發異常行為等問題,探索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四位一體,兩課融合”的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習、了解、掌握有關疾病防控、急救處置等維護健康的知識與技能,增強民族地區中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幫助中職生自覺采取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一、構建“四位一體兩課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意義
(一)構建“四位一體兩課融合”學校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處在15~18歲之間,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中職學校“問題學生”的群體迅速擴大,健康教育是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得體的健康教育是提升學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廣西是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省份,中職學生來自廣西各地,因受文化水平低及生活條件落后等因素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健康意識淡薄,生活習慣不良,健康知識和技能基礎薄弱,甚至行為存在偏差。因此在民族地區建立完善的學校健康教育機制,提高中職生的健康管理能力,創新四位一體教育,對于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四位一體兩課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新時代的中職學生都是“00后”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他們生活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本身在家庭比較受溺愛,他們很少經歷挫折,遇事缺乏耐心,不懂得與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在進入學校以后,由于面對的同學來自各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對待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再加上中職學生彼此之間缺乏溝通,面臨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就業壓力,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些都導致當代中職學生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通過學校的健康教育能夠確保中職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的學校健康教育能夠讓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四位一體,兩課融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從多方面、多角度預防影響學生健康的因素,拓寬教育途徑,以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讓學生在知識、方法、價值觀等方面都獲得有意義的學習體驗為前提;以培養中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素質為根本的出發點,注重實用性和實效性,促進當代中職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同時為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提供可借鑒和參考的經驗,推動健康教育事業發展。
二、“四位一體,兩課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
民族地區學校的健康教育不是學校某一個部門能獨立完成的工作,也不是靠單一的課堂教學能完成的目標,需要其他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參與,全方位開展工作,才能有效、順利地實施。本文依據民族地區中職學生群體的身心發展特點,嘗試建構一套“四位一體,兩課融合”健康教育模式,見文末圖1所示。
(一)四位一體模式探究
1.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不足,通常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僅是幫助一些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并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上,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等混為一談,認為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無法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會對個人的學業帶來負面影響外,如果處理不及時,還有可能讓學生走向極端,對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加嚴重的危害。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主要是學校、年級、班級和學生社團組織的各種自我教育活動,因此,中職學校在高度重視的前提下,還要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在緩解心結、解決問題、緩解矛盾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除了定期開展一些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講座外,還應當通過組織開展多樣性的實踐活動,真正幫助中職學生養成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針對民族地區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出更適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對部分中職學生自卑、自負的心理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重點體現關于培養自信心的內容;另外,還有一些中職學生通過奇裝異服來標榜個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同時利用一些特殊節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暨國旗下的講話,舉行“積極情緒幸福成長”簽名活動、主題講座、主題班會、黑板報以及手抄報評比活動,朋輩心理輔導(各班心理委員)培訓,心理闖關游戲等。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心理活動讓學生自我感悟、自我成長,在全校范圍內營造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2.疾病防控。近年來,全球傳染病、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發生。一旦爆發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將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因此,防患于未然,全國各地都必須加強對重大傳染病和疾病的宣傳和教育。學校是一個流動的社會,人口密集,生活活動范圍有限,容易發生傳染病傳播。據調查,我國70%以上的突發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80%以上是傳染病,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生會迅速傳播,這將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和師生的身體健康。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也隨之明顯增加。因此,中職生獲得疾病防控知識和能力尤為重要。3.身體保健。中職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學生的身體健康必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通過身體保健,可以培養學生不屈不撓、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能力。另外,體育鍛煉可以預防精神障礙,治療精神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為人們提供寶貴的活動空間,促進人們適應環境變化,使人們達到身心平衡,獲得身心健康。但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體育鍛煉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學校過于注重文化課知識的傳授,學生自身體育鍛煉意識不強。中職學校應高度重視體育運動的開展,重點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中職學生在掌握基礎體育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科學的體育鍛煉觀念。學校通過規范學生健康體檢、體能測試等活動,完善學生的健康檔案、體檢報告,積累了豐富的健康資料和實踐經驗,并成立了醫務室、并配備了各種常用的醫療設備儀器、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條件。同時在課堂上,對課時進行合理安排,盡可能多開設一些體育課程選修課,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體育項目,引導學生科學鍛煉身體。豐富的、有趣的體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通過跑操、體育課、課外運動(每天運動一小時)、排球、籃球等豐富多彩的體育競技比賽,健康生活系列主題班會課,運動與安全、防范食物中毒、吸煙危害健康、拒絕成為低頭族等一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學習,加強對身體保健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健康水平。4.急救處置。現代中職學校迅速擴大的規模和管理的復雜性增添了諸多安全隱患和健康風險。發達國家的國民急救技術普及率達到了30%~50%,而我國急救技術普及率不足1%。全民安全防護意識差,急救知識與技能儲備不足、急救宣傳工作缺乏權威性等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西方很多國家已經將急救納入了高校的正規課程當中,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學生應樹立現代健康意識,提高自覺規避和有效應對健康風險的能力。中職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急救知識的主觀意識,但急救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同時缺乏專業培訓。在中等職業學校普及安全防護和急救知識,也是提高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必修課。我們要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把心肺復蘇等知識納入學校課程,作為素質教育和培訓加以普及。同時,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應急演練、知識競賽、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和方法來普及學生的急救知識。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學生的應急處置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二)兩課融合
第一課堂是中職學校教育活動落實的主要形式,采用的是學生集中化統一講授專業知識的方式。第一課堂主要負責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課程的專業知識學習,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進行學習和掌握。第一課堂本身帶有顯著的時間集中、目標明確等特點,可以很好地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諸多學習內容完整地傳達給學生群體。而第二課堂的存在和發展也正好彌補了第一課堂存在的缺失。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的,以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為載體,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統一管理,學校各部門或學生組織積極開展的一系列具有導向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育人活動。第二課堂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和形式的束縛,有靈活多樣的方式、豐富多彩的內容、廣泛的覆蓋面等優勢,可以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可遷移的能力。第二課堂還可通過社會實踐、課外科研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對醫學人才的心理素質需求,彌補社會經驗不足的局限性。此外,第二課堂平臺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開展則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中職學校內部的第二課堂本身就是第一課堂最為有效的補充。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得到建設優化之后,學校的健康教育要想有效發揮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互動融合育人的作用[5],則需要建立二者的良性互動機制,幫助中職學校有效建立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育人機制模式。
三、結語
通過構建民族地區中職學生“四位一體、兩課融合”的學校健康教育模式,其中醫校聯合開發了中職學生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和實踐活動,形成了特色品牌,具體包括“朋輩互助結伴同行”“每天運動一小時”“青春紅絲帶”“急救先鋒進校園”等四個以上品牌實踐活動,同時建設教學資源庫:中職學生健康教育課程(編寫教材、課程標準,設計教案、課件、教學案例、課程評價實施方案、課堂實錄及相關視頻等),開發了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實踐活動項目,“四位一體、兩課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實踐應用上取得了豐厚的成果,能夠有效保障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學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10-25.
[2]肖雪,田廣,郭朝廷,等.校園急救知識普及與急救技能提高的可行性探討[J].體育科技,2020,41(04):90-91.
[3]張擇天然,楊.急救知識技能在高校的傳播價值和傳播策略[J].法制與社會,2020(16):143-144.
作者:顏曉 單位:廣西物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