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作文教學創造性思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思維是推動當今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生的思維方法,在初中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多樣形式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主要分析當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忽視創新性思維培養的現狀,提出了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具體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做針對性訓練,同時教師要不斷升華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修養,其中重點論述了初中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和具體實踐措施。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新思維;實踐;思維創造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型學科,通過基礎的語文學習會使學生對其他學科有更為深刻的了解。語文學科也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在語文學科中可以學到各種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知識都隱藏在字里行間。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并且慢慢培養自己的學養,但是要想學好語文,并且把語文知識熟練運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許多學科的沖擊之下,許多學生無法在語文學科中投入太多精力,所以有些學生的成績并不十分理想,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努力探尋一些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針對語文學科各個題型的特點,多探究,多思考,更多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路徑。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是思維訓練的最有效且最直接的途徑,這就是作文板塊成為學習的重中之重的原因。然而,目前社會的現狀恰恰是忽略了作文思維模式的培養與學習。其中的原因就是作文訓練對思維培養的方式沒有引起他們正確的認識。徐勝友在《現代語文》中提出:“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作文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并不受歡迎。”很多人認為會寫作文是一種能力,但也就僅僅是一種能力而已,并沒有明白作文的思維訓練可以有效鍛煉孩子的創造能力與思維活躍性。其實,作文教學之所以一直被推崇,一直被重視,是因為它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普通應試教育不能帶來的成果。創新思維是當今社會各個國家非常重視的基礎能力,是優勝劣汰的關鍵。它能夠迅速區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層次都有了質的飛躍,二者離不開創新性的培養與發展。可以說創新思維也在不斷滲透到生活之中,如我們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必需品,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其美觀度,這需要創新思維對其進行改造和創造,創作出新的作品。這是需要去創造的。現在的住房也不僅僅是一個日常休息的地方,而從房屋的設計中能夠體現出房子主人的品位和喜好,這都是現在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衣食住行都有了跨越性的發展,這所代表的是人們思維的創新,能夠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可以說,創新思維讓世界的和諧交相輝映,人們身邊的每一個小物件的產生都有它自身的價值,當然這也是創新思維價值的體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事物本身所帶來的價值,更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夠體現其附加價值,這是能力的體現,也更加證明了當今社會的創造性與包容性。
一、創新思維的相關內涵
王如平在《大學教育》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與開發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中指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開發是改革創新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創新性思維是貫穿學生學習始終的重要能力,也是學生的必備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可以讓他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有利于他們對事物的分析,能使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分析更有邏輯性,思想更細膩。可以從作文中感悟到一個學生的思維,見識和性格。盡管作文是語文考試中一個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作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當然,作文的靈活就體現在作文的特點:真實性,邏輯性和創新性。創新思維中的擴散思維,能夠最大程度鍛煉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一種事物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和理解。例如在生活中我們會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聯想,這也是在作文寫作中最經常運用的一種表現方式。通過多樣的聯想與分析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學生的思維模式,也保持了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的最原始看法,極大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思維創新性和純真。這也是在作文寫作中最重要的一點:真實。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提倡的一種與時俱進的能力,越來越多的科技向前跨越,不符合社會發展目標的事物便會被取代和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新思維便成為了發展的起點,向四周擴散。從圓心出發,畫出來的軌跡才完美無暇。無論在哪一個領域,創新一直是一個被提倡的理念。陸敬霞在《作文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中指出:“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實踐,使人們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靈魂,在于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文教學,尤其是這樣。”這說明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學科,而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要素,所以教師更要注重創新思維。具體而言,交通的發展,人們從馬車到單車到火車到現在的磁懸浮列車再到飛機,距離不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再而言,通訊工具的演變。從一開始的書信到公用電話到現在的手機,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這都是創新思維的功勞。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難點。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1世紀國家提倡“科教興國”,學生的受教育問題自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都成為了重要的評價標準,教育順理成章擺在了發展的第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成為反映學生狀態的直觀表現。但是,現在的社會讓學生處在相對安逸的社會環境,這帶給學生的影響便是散漫。社會的發展不停歇,很多家長想讓孩子成才,想讓孩子有所成就便“病急亂投醫”,錯過了正確的方法便是南轅北轍般的努力。沒有正確認識到培養孩子的方法,導致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學習方面沒有天賦,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學習作文思維沒有實際用途,反觀語文學科成績穩定,便忽視了語文思維的培養。就是這種心理使孩子在學習別的學科時也會覺得吃力,因為家長們急于求成,并沒有看到作文教學給孩子帶去的那種質變的發展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的發展能力。毛新華在《中小學電教月刊》中指出:“語文作文教學雖然產生了許多模式,但仍呈現不景氣的局面,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襲范文,導致語文教師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學,已無計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讓學生大幅度的提高作文成績。”每一種思維都是人腦的發動機。創新思維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人根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自己認為合理的新事物,同時帶給舊事物不同的新鮮感。現在社會注重教育,注重研究什么樣的教育能夠讓學生樂于接受并真正學會所學知識。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見聞的事物也很精彩,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黃金時期。學生先天的聰明是一方面,但主要還是專業的學習和知識性的引導,否則天賦再高也會逐漸消退,正如我們以前學過的《傷仲永》一樣。有人覺得語文學科很簡單,學生就是不認真學也能打到及格的分數,這就是語文作文教育并不受到重視的原因。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生可以在基礎知識方面取得成果,但是在作文方面就很薄弱,這就體現了創新思維的薄弱。其他學科看似和語文學科關聯不大,但是語文教學中的各種思維培養使得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和分析更有條理。很多教師都會對自己學生寫的作文不滿意,深究其中的原因,有時候并不單單是學生的問題,更是缺少教師的多樣性指導。
三、初中作文教學創新思維方法的培養
創新思維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具體的行為方法,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當今社會的重要任務。王紹林在《教育探索》中指出:“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應采取拓寬學生寫作空間,強化立體實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倡個性發展,科學進行作文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完善寫作訓練策略,踐行新課標理念等策略,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改變學生的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學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思維,不能僅僅局限在事物的表象,不能將自己的思維停留在單一的層面上,要探索事物的本質現象。張光武在《中華少年》中提出:“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關鍵是要抓好學生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的培養。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能夠大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堅持大膽創新,勇于創新挑戰,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個人作品。”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材料作文寫作的訓練,讓學生多多搜集素材,自由發揮,避開材料中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信息,另辟蹊徑,摒棄常規的想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進行多種想象和創造,從深度挖掘,挖掘與眾不同的含義。教師在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練習,如加強專項練習或資料分析能力,通過閱讀和動手實踐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學生長時間訓練發散思維自然就得到了鍛煉,而且在一定頻率的多角度問題思考下,學生的思維容易形成習慣,在以后的作文考試中碰到材料作文就能找到與眾不同的角度,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特色。通過這樣不斷的訓練,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慣性思維的局限性,打破常規的思考模式。
(二)增強專項訓練,培養能力創新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專門訓練,這種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發揮想象,完整表達。教師先從小處著手,從句子的雕琢處著手,讓學生盡可能多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這樣的作文才會更生動。例如,在平時的閱讀中將文章進行不同程度的仿寫或同一主題的自我表達,都能夠帶動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部分也專門有這樣的題型,既鍛煉了學生嚴謹審題的習慣,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要進行各種寫作手法的專門練習,像是比喻手法的練習,夸張手法的練習,擬人手法的練習等,充分發展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發散思維,同時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表達出來,才能夠避免模式化對于學生思維的影響。二是加強擴寫、改寫訓練。初中學生對事物是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的,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主題,讓學生進行獨立的分析并寫出自己的感受或見解。訓練他們更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樂于動筆去寫出自己的觀點。例如教師可以以蕭紅的《祖父》為例,讓學生們了解并練習作者的寫法,掌握寫人作文有哪些要素,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這樣的描寫有什么特點;對人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讓學生明白這些寫法的作用并真正理解,學生就能大概學會寫人作文的基本要領。也可以選兩篇文章進行對比,例如教師可以例舉《背影》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同樣是寫父親的文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對孩子的愛的,可以讓學生多做這一類的練習,熟能生巧,學生再遇到這類的作文時就會得心應手,掌握其中的要領。寫作的訓練不僅僅需要模仿,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升華和提升。這是能力提高的表現,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靈活變通的能力,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模仿。三是看圖訓練,展開聯想。初中階段的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也開始學會了幻想,學生會將一切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安排,并形成自己的故事發展情節,雖然幻想可能使學生偏離軌道,但是適當的幻想也是可以促進學生進步的。在學生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找一些富有深意的內涵圖畫、小圖片展示給學生,并且鼓勵學生表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內容以及想到了什么。針對畫面的寓意進行分析,或者是想象,暢所欲言,無所限制。這樣的練習會激起學生的表達興趣,教師應該給予鼓勵。教師在訓練學生聯想時可以進行擴展的訓練,讓他們樂于表達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就是教師的巨大成功。
(三)正視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問學生總是愛問為什么,這是學生的大腦在工作。他們對事物產生質疑是因為他們覺得事情的發展或者結果跟他們想象的有所不同,產生疑問,所以要質疑,但是當質疑受到爭論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如果表達出來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同學的嘲笑,就不敢深入表達自己的想法,靈活的孩子就會變得死板,慢慢會養成不愛思考的習慣,這也會扼殺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容易在學習上產生依賴性,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有的放矢,才能讓學生的創造思維大展身手。教師也可以選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或者是文章讓學生找出其中有疑問的地方,并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應該怎樣解決有疑問的部分。文章寫作源于生活,需要我們真實反映,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自己以身作則也能夠帶來全新的體驗。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內容,而是潛移默化的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很多學生在學校具有“向師性”心理。所以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創造思維培養的新教法,教師在課程中的創新是學生能感知到的最直接的方法,也符合現代提倡的教育創新理念。王愛春在《文教資料》中說:“我看累了太多的雷同,太多的庸俗,太多的虛假,更多的是文章的浮華。”簡潔明了表達了作文教學中缺乏創新,生搬硬套的模式。保證真實是寫作中的基本要求。總體來說,創新思維對人類的生活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又不能將其整體的發展歸功于寫作訓練,更多的人會覺得只是一個作文寫作技能而已,能對當今的社會生活起到多大的影響呢?其實不然,書本上的知識教給人的是文化修養,能力的訓練教給人的才是生存的本領,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要正視創新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徐勝友.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素材積累的有效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04).
[2]王如平.創造性思維培養與開發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J].大學教育,2013(04).
[3]王紹林.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新探[J].教育探索,2014(11).
[4]王愛春.新形勢下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J].文教資料,2005(35).
作者:趙婧琢 單位:長春五十二中赫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