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能力作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幫助學生審題、構思、立意,拓寬學生思路,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幫助學生審題、構思、立意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學生解決“如何寫”的問題。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多種方式配合運用的思考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回顧范文、剖析比較、形象聯想、實物啟示、討論爭議、口頭作文引路等方式,讓學生自己考慮怎樣根據題目的要求去具體寫及如何寫好的問題。中學作文多以命題作文為主,不管學生有沒有這方面的體會也要去寫。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此時,教師有兩個工作要做。
1.讓學生學會審題
我們曾遇到這樣一篇作文:有位哲人說過:人,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人,最難做到的是戰勝自己。是的,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而不知病因,或過高的估價自己而自高自大,或過分的崇拜他人而自卑。人一旦戰勝自我,將會使人生翻開嶄新的一頁,譜寫出壯麗的詩篇。請以《我戰勝了自己》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夾敘夾議。這是一個給材料作文,那么我們就要充分利用所給的材料。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審清了題。首先,題目明確要求寫一篇記事的記敘文。這件事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件事使自己戰勝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那么,這件事該怎么寫呢?如果只把思路停留在學習方面,就無新意。這就要看如何立意了。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動腦思考,并進行討論,提供了十多個素材。比如,可以寫自己與疾病做斗爭戰勝病魔;可以寫自己在生活上一次獨立的常事,戰勝依賴性;還可以寫一次登山活動,經理坎坷,跨過荊棘,使自己不再怕吃苦;還可以寫戰勝自己膽小、自卑、自私、驕傲等弱點缺點的事情。學生的思路拓寬了,明確了主題,寫起來也就容易多了。這次作文內容豐富,別開生面。可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學會積累素材
只有多讀書,才會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學生的自覺性差、約束力差,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讀書習慣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教師可安排讀書作業,除了教材里的文章,讓學生每周抄錄一篇課外閱讀,并寫讀后感。在假期中,則閱讀量加大。此外,教師還可每周安排一節欣賞課,讓學生互相欣賞,既擴大了閱讀量又起到了督促檢查的作用。長期堅持,學生的讀書習慣也就養成了,視野隨之開闊了,思路也就打開了,寫起作文來就不犯難了。
二、多褒揚,少指責,積極鼓勵寫作,激發寫作興趣
由于學生本身的素質、個性差異,必然會寫出層次水平不同的作文。而且,學生很在乎教師的意見,每個學生都愿受到重視。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這種興趣便能轉化為推動學生繼續寫作的動力。五、打破思維模式,培養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我們作文教學運用同向思維(即一種定式)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思想僵化,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創新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在平時的學生作文中,缺乏這種求異思維,每寫作文,總是翻來覆去幾個人、幾件事,總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常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作文水平也難以提高。因此,教師在平時課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要有意識地充分利用課文材料,作為思維的基礎,進行有創見的求異思維活動,重新組織觀念,使之產生出某種新的東西,至少是學生頭腦中以前不存在的東西,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使“教材”真正起到“例子”的作用。我認為,求異思維要求學生在審題、立意構思的整個思維過程中,要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結論。我國古代的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維定勢采用求異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典范。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文以言志”,大膽寫“我”,寫我之所見所聞所思及喜怒哀樂,寫我想說想做的事并且有別于他人的見聞感想,從而表現出最大的真實和可信。如此,創作才有靈感,才能在創新能力作文中看到更多率真樸實的文字,感受到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心靈的跳動。著名作家巴金曾說:“五十年里,我在小說里寫人,我總是按照我的觀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親眼看見的人寫出來的。”他強調寫作是“我”的觀察,“我”的理解,“我”所熟悉,“我”親眼看見的等等,無一不充分說明寫作是離不開“我”這個個體的,這樣才能培養出創新能力。
作者:孫艷彩 單位:山東省萊西市機械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