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思政建設實踐初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思政建設實踐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思政建設實踐初探

摘要:“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元素,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觀的主渠道。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傳媒類專業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需要聚焦國家教育政策,結合專業特色,強化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貼近學生發展需求,注重“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能力鍛煉和提升。以學生需求側評估強化教學供給側改革,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通過模塊化、情境化、體驗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完善教學評價手段,強化實踐教學要求,建設課程公眾號展示,強化學習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公眾號;思想引領;價值塑造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為新時代高校如何發揮好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地位、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的現狀分析

教育部2007年發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后,各高校逐步開足開齊課程,在助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足。2021年4月,《半月談》報道了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形同虛設、日漸“水課化”的現象,引發輿論和教育界關注。相關研究也指出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后簡稱就業指導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就業指導課內容老化、單一,缺乏規范性體系(譚波,2009);教學偏向理論分析,缺乏對就業能力、職業素養以及文化方面的教學(林壬璇,2009);教學呈現出普遍性,沒有根據學科與學生的不同需求而調整教學內容(張秋燕,2014);教師上課的模式趨于老化,缺乏多樣性(胡哲,2014);學校不重視,教師隊伍不專業,以輔導員為主,實踐性不強(陳貽中、易弟蘭,2014)等[1]。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思政建設的迫切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就業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就業放在“六保六穩”之首。就業指導課作為高校就業工作的主渠道和重要抓手,對于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提升大學生就業知識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該課程教學內容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急需挖掘和凝練,如自我探索部分的勵志、篤行、惜時如金,職業興趣的多樣性與選擇性,職業性格的認可、接納與人際交往,職業能力對于專業知識、通用能力、個人道德品質的要求,職業價值觀的塑造與澄清;職業探索部分國家經濟建設規劃與成就,助推大學生就業政策;企業招聘對于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的綜合要求,勞動創造價值、職業人人平等的認知;求職行動部分的誠實信用、契約精神、法制意識;個人決策部分實事求是的理性原則等[2]。西方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還沒有完成“本土化”改造,過于強調個人主義,需要馬克思主義職業理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和重塑[3]。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教育在中學得到普遍重視,以滿足學生選科和填報志愿的現實需求,對于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需要借助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更有吸引力、針對性、實踐性的教學供給[4]。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加強就業指導。健全高校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模擬實訓、職業體驗等實踐教學,組織高校畢業生走進人力資源市場,參加職業能力測評,接受現場指導。高校要按一定比例配齊配強就業指導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可參加相關職稱評審。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指導名師、優秀職業指導師、優秀就業指導課程和教材。舉辦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增強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指導其盡早做好就業準備。無論是新高考改革倒逼,還是面臨嚴峻就業形勢幫助學生扣好職業生涯發展的第一顆扣子,發揮好就業指導課程思政作用,激發學生職業自覺與主體意識勢在必行。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

1.聚焦立德樹人,立足學生特點

《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指出:打造新聞傳播人才德育新模式,強化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專業知識教育“三位一體”新聞傳播育人體系。加強國情教育,強化實踐育人,推動學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培養學生為黨、為國、為人民的深厚情懷和擔當意識。教育者應首先受教育,加強政策理論學習,著眼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完善和改進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做好課前學生需求調研,匹配課程育人資源和教學方式,通過提前預習和模塊化教學達成認知類目標,通過提問式、分享討論式教學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景式、體驗式、任務式教學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2.堅持學生中心,創新教學形式

學生是自我生涯發展的驅動者和管理者,成功激發學生的生涯主體意識至關重要。基于課程思政目標的學生中心教學模型(見圖1)需要重塑教學角色,明確教學期待,供給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式,適配教學環境[5]。堅持教學目標導向和學生問題導向,做好學生現狀評估,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輔導和個體指導。在課程導入環節,用好生涯評估工具,將學生的生涯狀態“數據可視化”,明確生涯定位,反思過去,規劃未來。在主題討論環節,通過結合專業背景設置思政教育情境議題[6],分組討論要求全員參與,實時記錄,及時總結。在全班分享發言環節,應做好板書記錄,引入組間互評,做好總結點評,實現翻轉課堂。在實踐作業環節,教師一對一做好學生指導、作業修改意見和點評,幫助學生在產出環節繼續提升。

3.豐富教學資源,用好校友案例

主動構建和完善教學資源數據庫,用課程思政的視野解讀職場資訊、國家政策、微博熱搜、影視節目、公益廣告、紀錄片、職場真人秀等海量資源,及時收集整理學院就業大數據和就業典型事跡。結合學生傳媒專業特色,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感悟進行視頻化創作,將經典影視剪輯、配音、深度報道等作業升級轉化為教學素材。著力加強校友榜樣人物的案例收集和運用,組織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會,分享展示優秀校友的訪談文章,登上求職節目的視頻,邀請校友在課堂進行現場交流分享,用真實案例驅動學生自我成長。

4.改善評價方式,突出產出導向

構建多元評價方式,平時考核成績占40%,以出勤為基礎、以課堂討論參與為重點,以發言情況為獎勵,及時反饋考核積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規矩意識。期末考核占60%,注重學生實踐產出導向[7]。職涯發展部分主要由生涯測評、生涯人物訪談、課程總結和生涯規劃書構成,引導學生辯證運用測評結果,強化個人經歷證實或證偽反思。突出生涯人物訪談在生涯規劃和決策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發展意向搜尋生涯人物訪談目標,擬定采訪提綱,進行深度訪談。將個人訪談的優秀文章在課程公眾號上推送展示,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分享,并根據文章質量和推廣情況評價成績。在生涯規劃書的行動環節,注重結合個人特質、態度和行動方案的前后一致性。在就業指導部分,除了開卷考試,將學生簡歷制作、模擬面試、求職故事訪談等納入課程評價,在學生提交的推文中還明確要求學生總結學習心得體會和對課程的意見建議,便于繼續改進。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將知識、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能力評價相結合,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突出發展性產出,鼓勵學生持續性成長[8]。

四、“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思政建設教學案例

1.在職業理想中融入家國情懷,講好中國故事

在職業能力和價值觀教學章節,通過新疆棉花事件中為何是中國外交官,而不是學者媒體站在反擊西方第一線的現象啟發學生對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傳媒人的職業能力、職業期待和價值取向進行思考和討論。向學生展示校友央視記者孫繼文踐行“四力”走遍天山南北,深入基層一線采訪報道直播的感人事跡系列視頻,請學生誦讀她回顧在疆經歷的真摯感言和寫給即將實習的師弟師妹的信件,講述她克服種種困難從實習生到留在央視再選擇去新疆的職業經歷,請學生分享誦讀感受,進行總結和點評,教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職業理想信念、提升職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有學生在課后交流環節談到,從孫繼文學姐的事跡中感受到外語水平、身體素質、采編播水平、職業興趣在實際工作中是如此重要,激發了自己嘗試國際傳播的目標。

2.在職業興趣中堅定制度自信,致敬抗疫英雄

在職業興趣探索環節,將興趣島升級為電視節目拍攝地,根據職業興趣類型將抗疫英雄分配到不同的島嶼做嘉賓,要求各小組根據島嶼特點和嘉賓特質策劃抗疫慈善嘉年華晚會,通過制作海報、設計logo、闡述創意、展示才藝等方式引導學生從抗疫英雄的事跡入手,開展頭腦風暴、勇于表達創意、充分運用專業能力、強化團隊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在分享發言環節,組長積極自信地闡述本組方案,并彼此給其他小組評分,計入課程考核。通過情景式、浸潤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和總結點評,讓學生為每一類職業代言,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到在疫情面前,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到抗擊疫情中,堅韌團結、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通過疫情“大考”,讓學生用事實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引導傳媒學子內化“四個自信”,學習好、傳播好偉大的抗疫精神,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3.在職業抉擇中興農報國,弘揚“隆平精神”

學校知名校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舉國哀悼,學校師生自發在他的雕像前獻花寄托哀思。通過總結他的“從軍報國夢”“體育報國夢”“興農報國夢”,教育引導學生辯證看待職業選擇中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的關系,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使命,努力服務祖國和人民。

五、“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1.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和保障措施[9]構建以輔導員為主,專業教師為輔,校友導師為補充的教師隊伍,建立常態化培訓和考核機制,發揮協同育人功效。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為就業指導課教師搭建平臺,開辟成果認定通道,完善經費、政策等保障措施,支持和激勵教師干事創業。打造名師工作室,構建教學團隊,強化示范引領。

2.完善教學大綱,推動教材體系建設根據《綱要》的指導意見及時完善和修訂教學大綱,做好頂層設計。積極推動本土化的就業指導課程教材和教輔體系建設,總結凝練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典型案例,構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資源庫。

3.創新教學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教學課時不足,選修覆蓋面小的現實情況下,采用模塊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恰逢其時,通過線上模塊化教學進行理論教授不受時空限制,還可回看復習;線下教學翻轉課堂通過團體輔導、分組討論、個體咨詢指導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和游學活動,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和效果。

4.改善評價方式將學生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發展作為課程評價的杠桿,突出課程實踐導向,在教學作業環節增加生涯人物訪談、就業專題調研、自薦信與簡歷撰寫、面試展示等內容,并加強針對性指導反饋。重視學生評價,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發展。

作者:李進 單位:西南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裸のアゲハいきり立つ欲望电影|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mm131美女爱做视频在线看| 男生秘密网站入口|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射|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免费看|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电影|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菠萝蜜视频入口|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 97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欧美日韩一本大道香蕉欧美|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蜜汁肉桃h全篇|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中文字幕| 3d白洁妇珍藏版漫画第一章|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