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針灸本科生核心能力體系的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試從循證的角度,通過分析現有國內外針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文獻,提煉現有針灸人才培養研究關注的學生能力的范疇和內涵,構建針灸專業本科生應該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體系,為針灸專業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1.納入標準。研究對象:針灸專業教育、針灸主干課程教學、針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相關研究。干預措施:針灸專業教育教學中的各種教育措施,包括授課、培訓、實驗、實習以及其他創新培養環節等。研究類型:中英文文獻報道的教學試驗研究、教育評述、專家意見稿、經驗總結等。
2.排除標準。非針灸專業本專科學生。
3.檢索策略。計算機檢索Pubme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數據庫,同時使用Google查找相關文獻。中文檢索詞包括:針灸學、針灸、教育、教學、人才、學生、能力。英文檢索詞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aching,education,ability,competence,evaluation,student,elite等。根據不同數據庫的特點,采用主題詞或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時間截止2012年7月。
4.文獻篩選。納入關注或評價針灸人才專業能力的研究文獻。通過閱讀文章題目和摘要排除不相關文獻,通過閱讀文章全文判斷是否納入。由兩名研究人員分別獨立篩選并確定納入文獻,如有分歧,則協商達成一致或由第三名研究人員決定。5.資料提取由兩名評價者制定資料提取表,記錄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資料:作者、期刊名稱、發表語種、研究類型、研究對象(樣本量)、教育措施、測量工具和結果指標。兩名研究人員分別獨立進行資料提取,并交叉核對,如有分歧,共同協商決定。
結果
1.檢索結果
共檢索出285篇文獻,最終納入138篇(詳見圖1)。從文獻來源看,137篇來自國內的研究,1篇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從報道語種看,中文文獻137篇,英文文獻1篇。從文獻內容看,教學對照試驗有3篇,其余135篇均為教育評論、課程教學經驗總結及或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論述。
2.針灸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關注度分析
納入文獻中,各大中醫院校所關注的針灸專業學生應培養具備的能力較多樣,涉及到認知、技能、素質等方面。通過對138篇納入文獻的閱讀和分析,可以初步從頻次的角度歸納各研究文獻對針灸專業學生各種能力的關注程度,歸納為專業技能、思維能力、素質能力,涉及18種能力要素(詳見表1)。從文獻中各大院校針灸教育學者對學生各項能力的關注度可以看出,現有的針灸專業人才培養強調學生的針灸臨床、科研專業思維和實踐能力。其中,針灸動手操作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和知識學習與獲取能力在研究報道中提及頻次最高,說明現有的針灸教育對這四種能力的培養要求最高(詳見圖2)。值得一提的是,納入文獻中唯一的英文文獻[3],關注的重點是學習針灸和東方醫學的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態度和興趣,強調科研思維的訓練和臨床科研試驗的參與,正說明美國針灸教育中對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高度重視,與國內過去傳統的觀念中“針灸是技能性的,經驗性的”應只突出臨床實踐能力有一定的差異。著名針灸學學者石學敏院士在剖析未來針灸學科的發展戰略時,曾提出“應當用自然科學的多學科研究方法,包括運用現代醫學手段,對中醫針灸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4]。因此,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應該是我國針灸教育需要補充和強化的部分。
3.針灸專業本科生專業核心能力體系的構建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中將五年制針灸推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具備中醫藥理論基礎、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對畢業生的業務知識和能力要求規定為“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臨床醫學知識以及必要的現代醫學基本知識;掌握針灸、推拿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具有運用針灸、推拿處理臨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醫學,尤其是針灸、推拿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目前,隨著針灸學科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進步,針灸相關專業培養目標呈多元化趨勢。從知識結構來說,有中醫學通才型與針灸推拿專門型;從能力結構來說,臨床應用型與多學科交叉復合型[5]。各大院校相繼開設了針灸推拿、針灸康復、針灸骨傷、針灸英語等方向的專業[6],培養以針灸學為主體的多元化專業。
結合本次文獻循證的結果,我們認為針灸專業的本科生應該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是與針灸臨床診療、針灸學科教學與科研密切相關的思維和技能,具有專業敏感性和特有性。從學習、實踐和創新的角度,可將其內核歸納為三大類能力,即知識獲取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第一,知識獲取能力,指針灸專業的本科生能夠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課、實訓、見習、實習、網絡課堂、自學等各種教學形式,對已成體系中醫基礎理論、辨證論治、中藥方劑、內婦兒外常見疾病的診療、四部經典的學術思想等中醫學核心知識,以及經絡、腧穴、刺灸法、配穴處方、常見疾病的診療思路、針灸醫家的學術思想等專業核心知識的有學習、掌握、吸收和繼承的能力。
第二,實踐操作能力,指針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時能具有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夠在臨床上采用適當的診斷和治療策略,熟練地進行臨床應變的能力。他們應具備能夠正確完成針灸科操作技能如體格檢查、穴位定位與消毒、刺法、灸法、罐法的基本操作手法、針刺得氣、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現代針灸治療器具的使用、病歷書寫等臨床實踐的能力。
第三,科研創新能力,指針灸專業本科畢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批判性、創新性思維能力,能夠發現故有的知識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的質疑,并能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需具備科學研究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必要的科學實驗動手能力,即具備文獻檢索、閱讀能力和初步進行經穴位的結構特點、刺灸法作用機制、針灸對人體的調節機理、循經感傳的基本特點和激發方法等方向的專業科研,提出新的假說并驗證,以及歸納成為學術成果的能力。此外,諸如社會適應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等也屬于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可視為是針灸專業核心能力的外延。這些能力的具備,能夠幫助針灸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順利地融入臨床或科研工作,對其發揮其專業特長起到推動作用。
小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知識的獲取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是針灸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必須培養的核心能力要素。針灸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學生這些能力的提高,并且運用有效的能力評估手段來檢驗教育影響,真正實現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具備專業素養和能力的針灸人才這一目標。(本文作者:陳驥、吳曦、成詞松、李瑛、李潔、梁繁榮 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