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護理在冠心病重癥監護室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冠心病重癥監護室采取中醫特色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日—2018年8月12日60例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患者,采取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中醫特色護理。觀察2組生活質量、中醫癥狀積分、患者滿意度及血糖、血脂、血壓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物質生活、心理狀況、生理功能、社會關系評分分別為(83.90±3.21)分、(81.76±4.25)分、(85.90±3.44)分、(81.34±2.71)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悸氣短、精神萎靡、胸痛、體虛積分分別為(0.45±0.09)分、(0.61±0.05)分、(0.57±0.10)分、(0.65±0.09)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概率分別為80.00%、93.33%、86.67%,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冠心病重癥監護室采取中醫特色護理,效果較佳,可有效提高預后效果。
關鍵詞:冠心病重癥監護室;中醫特色護理;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60例冠心病重癥監護室患者進行此次研究(2016年7月20日—2018年8月12日),以隨機基本原則為依據,均分為2組。對照組30例:年齡52~72歲,平均(63.78±2.66)歲;男18例,女12例;其中,10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壓,3例合并高血脂;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5例為初中及以下,10例為高中,5例為大學及以上。觀察組30例:年齡50~75歲,平均(63.53±3.18)歲;男16例,女14例;其中,8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壓,2例合并高血脂;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3例為初中及以下,11例為高中,6例為大學及以上。上述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為冠心病者,且入住重癥監護室;已獲知情同意權,積極配合者。排除標準:合并腫瘤疾病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精神系統疾病者。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遵醫囑合理用藥,配合醫生積極完成相關措施,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囑咐其飲食清淡易消化,注意防寒保暖。觀察組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具體在于:1)情志護理。根據相勝療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樹立治療信心,正視疾病,為患者及家屬講述不良心理對病情發展的不良影響,引起其重視,促使其積極調整樂觀情緒,采取心理暗示、移情換志、鼓勵性語言等方式,緩解不良情緒,分散其注意力,幫助患者穩定情緒。2)穴位按摩。選擇內關、神門、足三里等穴位,每天按摩2次,每穴5~10min,注意力度適中,由輕至重,針對寒凝心脈者加中脘、天樞等穴,針對氣滯血瘀者加血海、太沖,針對陰血虧虛者,加中脘、關元,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3)健康教育。建立病歷檔案,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病史等,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主要包括中醫護理、治療、西醫護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出院隨訪、聯系方式等,評估患者危險因素,并通過視頻、圖片等工具,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知識普及,提高其疾病認知,消除認知誤區,耐心解答患者相關疑問。
1.4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生活質量、中醫癥狀積分、患者滿意度及血糖、血脂、血壓情況。生活質量采取GQOL-74量表評估,主要涉及物質生活、生理功能、心理狀況、物質狀況,最高100分,以得分高為優勢。中醫癥狀積分具體包括心悸氣短、精神萎靡、胸痛、體虛等,采取4級評分法,最高3分,得分越低表示情況越佳。患者滿意度以我院自制問卷調查,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以100.00%與不滿意率之差表示總滿意率。
1.5統計學方法
生活質量、中醫癥狀積分屬于計量資料,行t檢驗;患者滿意度、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概率屬于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以SPSS20.0軟件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物質生活、心理狀況、生理功能、社會關系評分分別為(83.90±3.21)分、(81.76±4.25)分、(85.90±3.44)分、(81.34±2.71)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2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對比
2組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差異不大,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悸氣短、精神萎靡、胸痛、體虛積分分別為(0.45±0.09)分、(0.61±0.05)分、(0.57±0.10)分、(0.65±0.09)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2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
2.42組患者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情況對比
2組治療前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概率分別為80.00%、93.33%、86.67%,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壓力增大及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冠心病患病人群不斷增多,此疾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2,3],危險因素包括遺傳、環境等,環境包括心理、運動、肥胖等。隨著病情發展,可引起嚴重心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在予以有效治療的同時,可靠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與疾病預后息息相關,中醫認為,情志變化直接關系著五臟健康,若出現七情不暢則會直接導致陰陽不調、氣血失和、脈絡瘀阻[4,5],及時予以護理干預,能夠改善預后,調整患者不良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采取中醫特色護理,通過穴位刺激、健康教育及情志護理等,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生理狀況,根據相勝療法,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正視疾病,并為其講述不良心理對病情發展的不良影響,引起其重視,采取心理暗示、移情換志、鼓勵性語言等方式,緩解不良情緒,另外,選擇內關、神門、足三里等穴位,每天按摩2次,針對寒凝心脈、氣滯血瘀、陰血虧虛等患者適當增加相應穴位,積極實施健康教育[6~8],建立病歷檔案,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病史等,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內容涉及中醫護理、治療、西醫護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評估患者危險因素,提高其疾病認知,消除認知誤區。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9,10],并制訂個體化計劃,加強知識普及工作,加強定期隨訪,接受系統健康指導,也能夠有效提高其配合度,更凸顯人文特色,可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行為。此次結果可見,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中醫癥狀積分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物質生活、心理狀況、生理功能、社會關系評分分別為(83.90±3.21)分、(81.76±4.25)分、(85.90±3.44)分、(81.34±2.71)分,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悸氣短、精神萎靡、胸痛、體虛積分分別為(0.45±0.09)分、(0.61±0.05)分、(0.57±0.10)分、(0.65±0.09)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血脂、血壓達標概率分別為80.00%、93.33%、86.67%,均高于對照組,P<0.05。顯然,觀察組所用方式優勢明顯,患者血糖、血脂、血壓得到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及中醫癥狀積分也得到有效提高。綜上所述,冠心病重癥監護室采取中醫特色護理,臨床價值較高,可有效提高預后效果,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作者:李盛楠 余麗婭 白丹 單位: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