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護理在脛腓骨骨折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9月治療的脛腓骨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參照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中加用中醫護理。觀察和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脛腓骨功能恢復情況與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護理前關節功能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醫護理可有效促進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護理;脛腓骨骨折;護理康復
脛腓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科外科創傷疾病,該疾病主要由暴擊外力(沖撞、打擊砸傷、壓砸等)所致,患者可出現局部腫痛、腫脹,且畸形嚴重,甚至伴隨腓總神經損傷,最終影響患者關節功能,提高殘疾率[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修復骨折軟組織,提高關節功能。由于外科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患者治療后的修復時間較為漫長,因此需給予臨床護理輔助治療,以促進康復,改善預后[2]。但常規護理效果并不顯著,且改善效率較慢,容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采用中醫護理不僅能增強患者的關節周圍組織恢復效果,還能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故本研究選擇8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對照分析,并對中醫護理在脛腓骨骨折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9月于本院治療脛腓骨骨折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參照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所有患者已簽署研究知情協議書。研究組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8.24±2.57)歲;病因:車禍20例,高處墜落10例,打架斗毆5例,其他5例。參照組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8.46±2.37)歲;病因:車禍17例,高處墜落9例,打架斗毆8例,其他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給予X線技術檢查,確診為脛腓骨骨折;符合手術治療指征;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3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患者入院時給予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治療事項與住院事項,檢測和評估患者的各項體征、病情;其次,詢問患者的顧慮,積極與患者交流,安慰患者;術后,給予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與水果、富含蛋白質的奶制品,指導患者康復訓練,遵循從少至多、從易至難的原則,安排患者合理運動。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1)辨證護理:醫護人員應根據中醫學資料對患者證候表現進行評估,確定患者的病癥分型,并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中醫護理方案。(2)情志護理:①釋疑解惑法:因多數老年患者缺乏脛腓骨骨折機制的認知,所以其容易對治療情況和病情發展過于恐慌,并產生顧慮。為此,醫護人員需要向患者詳細說明疾病知識,采用簡單易懂圖片講解,以提高其的治療依從性。②情志引導法: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通過唱歌、畫畫等形式宣泄不良情緒,使其維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通過實例來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使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③順情從欲法:情志不遂患者會出現心神不寧、肝氣郁結,這不利于術后功能,甚至會引起肢體腫脹、疼痛等并發癥。因而,采用順情從欲法,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讓患者能夠舒緩心情,保持身心愉悅的狀態;此外,護士還要與家屬進行溝通,給予患者家庭支持,避免患者因治療費用而產生憂慮,同時也能消除患者的孤獨感,以排解治療期間的焦慮、恐懼等心理情緒。(3)穴位護理:在患者入院期間,遵醫囑予耳穴埋籽,根據中醫辨證和經絡理論原理,可取皮質下、神門、交感、肝、腎等穴。其次,指導患者或家屬用手指按壓穴位,以刺激耳穴的經絡,每天按壓3~5次,每次2min左右,直至患者自感耳朵有酸、麻、脹、痛。(4)中醫飲食護理:脛腓骨骨折患者通常屬于血瘀氣滯病癥,需攝取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的食品,同時飲用富含鈣元素的大骨頭湯,將患者氣血調理旺盛,再促進骨組織再生。同時患者骨折術后要注意給予補益氣血之品,以補益腎精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子等。
1.4觀察指標
采用Johner-Wruhs脛骨骨折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關節功能評價,量表內容主要包括骨不連、神經血管損傷、關節畸形、運動范圍、疼痛、步態、工作效率,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越優。采用本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價患者睡眠功能、運動功能、心理功能、協調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x珋±s)行t檢驗。如P<0.05,則說明2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護理前關節功能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3討論
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脊柱出現損傷后,難以行動自如,還可伴隨諸多并發癥,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需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患者情志、機體機能與其康復存在必然的關聯,常規護理只注重患者治療康復的需求,而忽略患者情志的改善、機體機能的恢復,進而導致患者康復延緩,增加患者住院費用,降低患者護理滿意度[4]。中醫護理則可滿足患者康復的需求,增強患者康復效果,根據辨證論治的原理,對護理操作規范化、標準化,以提高患者康復護理的配合度,從而提升骨科康復效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護理前關節功能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中醫護理是結合患者的病癥制定個性化的中醫護理措施,根據辨證論治實施穴位按摩、飲食指導及情志護理,可達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機體恢復的影響,還能行氣止痛,減輕患者骨折端的疼痛、腫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促進關節功能的康復。另外,根據中醫辨證和經絡理論原理,對患者皮質下、神門、交感、肝等穴位進行按壓,可刺激機體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骨折端炎癥,減少對周圍組織和皮膚的損傷;同時,給予患者行氣補血、活血化瘀的食療,既能調節腎氣,又能補充鈣元素,有利于骨組織的再生和機體元氣的整體恢復,這些對患者功能活動障礙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5,6]。所以中醫護理對改善患者關節功能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患者骨折后會出現肝腎不足證、血瘀氣滯證、瘀血凝滯證,不利于預后恢復;通過給予患者中醫飲食指導、耳穴按壓指導,刺激耳穴經絡,可以達到補益腎精的作用,繼而改善患者肝腎功能,緩解患者五心煩躁、腰膝酸軟的癥狀;指導患者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作用的食物,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有利于緩解患者局部疼痛、活動障礙癥狀;另外,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會減輕不良情緒對臟腑功能的損害,還能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使患者盡早回歸社會生活中[7,8]。綜上所述,給予脛腓骨骨折患者中醫護理,不僅能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靜,王燕,劉亞北,等.脛腓骨骨折患者心理彈性與一般自我效能及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4):1097-1099.
[2]成麗,李津,喬鋒,等.脛腓骨骨折患者3D打印個體化外固定架固定術前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5):5076-5079.
[3]侯紀蓮,李春.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J].河北醫學,2016,22(5):857-859.
作者:徐莉蓉 周琴 單位: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骨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