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本科音樂教育范文

本科音樂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本科音樂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本科音樂教育

小議音樂教師的專業化問題

由于新的音樂教育專業辦學單位缺乏辦學經驗,師資、設備、資料等的嚴重不足,使得音樂教師教育難以達到應有的水平;而傳統的師范院校音樂系或音樂學院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空間,在生源競爭的沖擊下,要么降低錄取分數,要么增加舞蹈表演、播音、節目主持等非音樂教育專業,也同樣影響了生源的整體素質和辦學的專業化水平。這一結論已由十年來基礎教育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經驗不足”,“教改惰性化,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層次低下,教學評價單一化”[2]等一系列問題得到驗證。新老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難以適應課程改革要求,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已嚴重偏離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辦學單位“不專”,缺乏辦學專業化水準。

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標準之二,要看是否具備合格的師資、設備、場地、圖書資料等方面的評價和管理制度。據不完全統計,有關音樂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制度法規,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先后制定頒發了以下文件:1919年3月的《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規程》[3],1925年的《新學制師范課程標準綱要》,1938年7月的《師范學院規程》[4],1939年9月的《師范學院分系必修及選修科目表》[5],1952年7月的《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規定(草案)》[6](P112-114),1952年11月包括《音樂系計劃(草案)》在內的《師范學院教學計劃》[7],1961年9月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校60條例》)[6](P381),1980年3月的《關于印發高等師范院校藝術專業教學座談會文件的通知》[8](P29-32),及《高等師范學校四年制本科音樂專業教學計劃(試行草案)》[8](P33-39),1989年11月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年)》[9],隨后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檢查評估指標體系(試行)》[10],1995年的《關于發展與改革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8](P221-226),2004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2004〕12號),2006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以上法規大多從規范教學秩序方面著眼,忽略了對師資配備、師資能力、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教學器材、圖書資料等一系列音樂教師教育辦學標準,導致當下很多辦學單位有招生資格,無辦學能力,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

從1919年創辦的我國第一所私立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圖畫音樂組課程設置的7門音樂專業課程,到該校擴建為上海藝術師范大學后的藝術教育系11門音樂專業課、9門公共課,以及1920年創辦的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5門音樂課、7門公共課等可以看出,缺少選修課和教學實踐課,說明在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初期,課程設置就存在問題[11](P76)。建國初期,我國音樂教師職前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受前蘇聯影響,由11科1 510學時的公共必修課、17科1 946學時的音樂專業必修課、4科268學時的選修課和14周664學時的教育實踐類課程,共計32科3 724學時構成。公共必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34.38%,科目占必修課總科目的55%(政治類科目占公共必修課的33.3%);音樂專業必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52.26%,科目占總科目的53.13%;選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7.2%,科目占總科目的12.12%。因此,照搬蘇聯音樂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否定歐美音樂教師教育辦學經驗,缺乏中國特色,以及政治課、音樂專業必修課比重過大,選修課比重過小,不利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前教育階段綜合素質的發展是此次課程設置的存在的主要問題[11](P169-177)。“”期間,我國的音樂教師教育不但沒有在之前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反而進入低谷,課程設置也隨各個院校的實際情況由各院校音樂系科自行設置,但大多以聲樂、鋼琴、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史與音樂欣賞等10門左右的音樂專業必修課為主,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被忽視。因此,課程設置極其不完備是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典型問題[11](P181)。1980年3月,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師范學校四年制本科音樂專業教學計劃(試行草案)》,是我國音樂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經歷“”后重新走上規范化道路的起點。它由8科656學時的公共必修課、16科1 128.5學時的專業必修課、5門187.5學時的選修課和6周252學時教育實習,共計30科2 336.5學時構成。公共必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31.5%,科目占總科目的27.59%(政治、哲學類科目占公共必修課的37.5%);專業必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54.1%,科目占總科目的48.28%;選修課學時占總學時的14.4%,科目占總科目的17.24%[11](P290-291)。1987年,隨著“高師音樂專業”更名為“音樂教育專業”以及高師本科專業目錄的修訂,課程略有調整:將合唱與指揮分開單獨設置;刪除了《形體與舞蹈》、《藝術實踐》和《文學選讀》;增加了《美育概論》。總體來說,較之建國初期的課程設置,選修課少、政治課多,課程結構整體失調沒有多大改觀;且教育實踐類課程由最初的664學時降至252學時,從而大大降低了音樂教師教育的師范性,影響了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前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1997年,國家教委在《關于組織實施“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實際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改革重點。在這一文件引領下,全國各音樂教育專業都陸續豐富了選修課程,選修課程設置數量呈逐年遞增之勢。并且,通過建立和實施選課制度,保障了學生的復合型素質結構。這是我國音樂學本科專業教育史上第一次對機械模仿專業音樂院校課程設置、片面追求音樂專業自身體系的完整和音樂素養的高深、忽視與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相聯系等老問題的真正突破。但由于學生普遍存在重視音樂專業必修課、輕視選修課等現象,選修課還沒有實現其完善學生從教素質的真正課程價值。另外,這段時期的各層級課程設置管理者仍然沒有意識到延長教學實踐、增加選修課程、統籌考慮影響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課程設置的重要意義。因此,此文件視域下培養出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結構失衡依舊沒有得到徹底改善。

關于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的對策

1.加強對音樂教師教育辦學單位的監管,由規模型向內涵型轉變

培養具有專業化水準的中學音樂教師,需要專業化的音樂教師教育。音樂教師教育辦學單位要堅守自己的辦學目標,既不能打著音樂教育的牌子,去走音樂學院的老路,也不能讓非音樂教育專業的設置影響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空間;既要保證音樂教師教育辦學單位向中學音樂教育輸送足夠數量的教師,還要保障所輸送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這就要求國家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盡快啟動專門的音樂教師教育辦學評估工作,從師資數量配備、能力要求以及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教學器材、教學資料、教學制度、教學文件等方面,全方位評估現有音樂教師教育辦學單位。尤其在我國適齡人口呈下降趨勢、各音樂教師教育辦學單位生源不足、中小學音樂教師配備趨于飽和、畢業生就業困難等不利情況下,嚴格審查現有辦學單位的辦學水平,優勝略汰,使音樂教師教育由規模化發展轉向內涵發展,是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2.不斷完善音樂教師教育法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點擊查看全文

高師聲樂教學曲目的多元化設置

摘要:高師聲樂教學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特征,其改革發展必須緊密結合基礎音樂教育的形勢和需求。在基礎音樂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師聲樂教學曲目設置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體現為曲目設置專業化、曲目類型單一化、曲目設置范圍較窄。基于基礎音樂教育的特征和需求,曲目設置應走多元化的思路,建議設置曲目難易適中,貼近基礎音樂教育;豐富曲目設置類型,鼓勵教師自編曲目;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實現多元化音樂教育;設置多元化聲樂教學欣賞曲庫。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學;曲目設置;多元化

2015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辦法》《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辦法》,這是2014年1月《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措施體現,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評價制度,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也體現了基礎藝術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以音樂教育為例,這3個辦法的印發,將極大促進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也必定給高等學校音樂學(師范教育類)帶來重要影響,促使其加快教學改革,提升教學理念,改進課程設置,完善教材更新,以培養新形勢下基礎音樂教育優秀人才。相對于基礎音樂教育的穩步發展,高等學校音樂學(師范教育類)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教材建設作為學科發展的核心層面,尤其是聲樂教學的曲目設置上依舊存在著一定問題,限制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本文緊密結合基礎音樂教育的形勢和需求,基于高師聲樂教學特點分析,找出高師聲樂教學曲目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師聲樂教學特點綜述

2005年開始教育部組織實施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中明確指出其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1]。可見,無論是文化素質的培養,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還是藝術表現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核心都在歸結為培養學生的音樂教育能力,使其能夠勝任學校的音樂教學工作。而《聲樂》課程指導綱要指出其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

1.掌握聲樂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提高聲樂藝術審美力與修養。

2.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點擊查看全文

電影百鳥朝鳳思傳統音樂教育研究

【摘要】傳統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最能反應各民族的特色。中國傳統音樂承載著傳統文化,在現展中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電影《百鳥朝鳳》反應了禮與樂之間不可割舍的關系,也揭露了傳統音樂未受到重視的現象。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改進。

【關鍵詞】傳統音樂;百鳥朝鳳;音樂文化

一、電影《百鳥朝鳳》含義分析

電影是以無雙鎮為地點,這一小小村落的每家每戶歷代都很重視葬禮時請嗩吶班子吹奏樂曲來送亡靈,在當地,嗩吶藝人承載了道德評判的重任,從嗩吶匠人所吹奏的規模即可知道一個人生前的德行如何。在此,嗩吶不僅僅是娛樂的功能,在辦理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評價,通過這一行為來展現給他的后人看,約束后人的行為,起到上行下效和警惕的作用。對于道德平庸的人,嗩吶藝人只吹奏兩臺;道德中等之人,則吹四臺;上等者吹奏八臺;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享用《百鳥朝鳳》這首高難度的曲子。這與周代禮樂制度相似,通過禮樂來體現人的等級地位。王用八藝;諸侯用六藝;士大夫、卿用四藝;士用二藝。周代時期的禮樂是局限于王公貴族的,百姓沒有資格享用禮樂,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禮樂開始下移至百姓的生活中。在無雙鎮,嗩吶就是普通百姓體現禮樂的一個載體。《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的很多細節性畫面都有一定含義,能夠細致入微地體現我們中國的文化與音樂傳統,最能體現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與美德“溫良恭儉讓”。“戲子”在我國的歷史中的地位一直是比較低的,但承載的藝術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些人的技術以及道德要求也是很高的。焦三爺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在作為嗩吶匠人時,其肩負的使命很重要。天鳴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他是善良、孝敬、仁義之人。作為一個嗩吶匠人只有具有“仁義禮智信”這幾項道德品質才能將嗩吶一直傳承下去。焦三爺作為一個嗩吶匠人,他的責任、義務就是要將嗩吶傳承下去,要有有高超的演奏技藝。他說要將嗩吶吹到骨頭縫中。這不單單是吹奏技藝要高超,還必須要呈現出地方性的文化、情感等,并將倫理道德深入人心。音樂并不像文化教育那般直觀地教育人,而是通過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教育每個人。當金莊的村長去世時,因這位金莊村長的德行不高,焦三爺堅決不同意吹奏《百鳥朝鳳》。只有在德高望重的人的喪禮時,嗩吶班主才會同意吹奏。這一行為體現了焦三爺公正無私的一面及他作為嗩吶匠人的德行,同時對眾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焦三爺的所說所做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弟子,無論如何都要恪守社會的責任。在這過程中,音樂教育所有人,培養一個個完善的社會人。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洋樂器收到當代年輕人的歡迎,很多婚喪嫁娶都不再請嗩吶班,改成西洋樂了,這樣導致嗩吶匠人們不能再單純的靠嗩吶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必須舍棄一樣。在一次壽宴出活時,主家請了嗩吶班,也請了西洋樂隊,這時便發生了很大的沖突。人們更多地想聽樂隊的演唱與演奏,這對普通老百姓和年輕人來說都是很新鮮的東西,很受他們的歡迎,而嗩吶樂隊被晾在一邊無人問津。此過程中引發了矛盾,幾個小混混與嗩吶班人員廝打在一起,無意間將嗩吶踩斷了,這一場景觸動了焦三爺,直接將桌子掀翻在地,讓所有人都停手了。嗩吶就象征著我們的傳統音樂,是傳統音樂的一個縮影,嗩吶被踩斷了,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傳統音樂該怎么辦?中國的音樂教育該何去何從?當西方的文化大量進入我國時,我們又該如何發展本民族的文化?這些問題也在提示著我們這一代人,要重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地發展自身,不能一層不變,要否定,再發展,不停的自我反思。當時的時代的變遷太快,讓人們都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的文化,沒有時間去思考外來的西方文化,很多人就全盤接受了外來文化,而對于自身的文化開始忽略,不加以思考改進,也不知去傳承與發展,使傳統音樂、文化陷入了困難的境地。

二、傳統音樂現狀

現今確立了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只有在特定的時期或者節日才會出現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是傳統文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留下來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多的是傳統文化的一些符號,并沒有得到大力的發展與傳承。傳統音樂承載了我國的文化,我們要傳承傳統音樂。有很多的機構、研究所等都致力于傳統音樂的研究、傳承與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為中國傳統音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音樂教育的滯后必定制約著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特別是學校的音樂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這其中也存在問題。筆者的自身感受,也是大部分學校的情況。學生從小就會接受音樂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有。我們從小接受的音樂意識體系是西方的,而不是我們本土的傳統音樂,學習的音樂理論也是西方傳來的,沒有孩子懂得我國的民族調式。課本上大部分的歌曲也都是西方的。現在家長都很重視音樂教育,都會給孩子找一個藝術機構學習一門技藝,而這所有的門類中最受歡迎的是西方的鋼琴。孩子從小就是受西方的音樂思想、思維的熏陶,對于傳統音樂一點兒也不了解,即使是長大了,接觸了我國本土的一些傳統音樂,他們都會以一貫的西方音樂的思維來理解傳統音樂。如果你有心打開我國現行的各級各類學校的音樂教材,給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西方的音樂知識占絕對優勢,從理論到曲目乃至音樂術語都是西方體系,即便是中國傳統音樂也還是沿襲西方的思維去理解、去衡量。我們民族的音樂知識分量太輕、太少!另外,從近來轟轟烈烈的器樂考級熱中也可發現,在千百萬考級大軍中,報考民樂的考生相對較少。而且民樂教師的受歡迎程度也遠低于西樂教師。到了本科階段,也會明顯發現,專業的音樂院校中民樂的學生相對較少,學聲樂的學生基本都是唱美聲的。如此情境,傳統音樂在我國的傳承與發展的情況就可見一斑了。筆者也是在本科才學習了中國傳統音樂,對傳統音樂有些了解,即使如此,很多同學也都是對傳統音樂一概否決,總認為我們自己的音樂不如西方的音樂好聽、科學。如今到了研究生,身邊依然有音樂專業的同學有這樣的“認同感”。包括筆者自身,沒有其他同學那樣直接否定,但對于自己本土的音樂也沒那么多的了解,在音樂課堂上,老師一直耐心引導我們,我才對中國傳統音樂,我們自己的音樂文化有所了解,無比的感嘆于我國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底蘊。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音樂課程。特別是偏遠地區的一些學校,并沒有音樂老師,一般城市的學校都會有音樂課程,無論學的是西方音樂還是本土音樂,最基礎的就是要有音樂課程,如果連音樂課都沒有,就更不能談及傳承與發展傳統音樂了。筆者從小是在農村上的一所希望小學,我們并沒有音樂、美術這樣的課程。初中階段,課程加緊,本來一周一次的音樂課也會被文化老師占據,因而并未得到稍微專業化的音樂教育。這樣的境況在全國應該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城市中的一些學校也是如此,音樂課程被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一個擺設性課程,文化課程才是最受重視的。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本科畢業時就會考取編制,進入學校作為音樂教師,而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有傳統音樂教育的意識呢?然而,并不多,畢竟他們也是從小就接受西方音樂的熏陶的。很多本科院校的老師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從而導致一代又一代的重復,很難改變現狀。我們的音樂教育對于傳統的繼承還不夠重視,很多教師的民族文化意識也比較淡薄。包括一些教師也有重西樂輕民樂的意識。對于這類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重視。現在中小學課本上已經有很多的本民族的作品,但音樂教師在授課時依然是以西方的思維為主。

三、相關建議

點擊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實踐

【摘要】職業本科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專業化人才。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針對一些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加要提高其社會競爭力。本文旨在研究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的策略,試圖為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

在進行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基礎,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設好教學方向以及培養目標。在目前的教學背景下,學校需要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針對學生的音樂認知、情感以及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并且收集一些針對兒童的音樂教學內容,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其社會競爭力。

一、做好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目標設置是基本內容

職業本科院校培養的是專業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論方面應當以專業教學為基礎,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認知、情感以及能力三個方面的培養,完成基礎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以后,對學前教育專業兒童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更為重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針對兒童的學習心理進行研究,對兒童學習現狀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學內容的設計,培養學生觀察兒童活動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發學生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進行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課程目標設置之時,教師還需要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進度進行教學,以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心理,符合其學習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進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每一課程進行具體化的目標設計。在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歌唱、音樂鑒賞、打擊樂以及韻律四個領域的學習,需要在大的教學目標指引下,進行具體化的教學細節目標設計,促進目標設計的系統化建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學校需要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專業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創新實踐精神、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學生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教師需要在明確學生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加深對于學前兒童教育音樂教育的認識。為了提高其認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領學生了解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知識,并且明確學前兒童音樂課程教育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板塊。作為教育和啟蒙兒童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需具備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音樂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在兒童音樂的實踐教學中充分豐富自身的感性經驗,加強教學的水平。在教學能力目標方面,學生需要具備觀察兒童音樂學習狀態的能力、發展狀況的能力、分析音樂教學內容的能力、設置音樂教學活動的能力、開發音樂教學資源和組織兒童音樂教學活動的能力,并且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能夠與時俱進,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的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還需要能夠明確學生對于兒童音樂教學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激發學生從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教學的水平,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現代化。

二、保證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

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建設針對每一知識點或是理論教學內容需要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以教育理論為支撐,使得教育理論有實踐的機會,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此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之時,首先要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后結合相應的實例,給予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加強對于任務驅動式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力,首先在理論知識的指引下,引導學生去完成教學任務,促進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之時教師也需要總結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并且對學生的實踐方向以及實踐內容進行及時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首先教師需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分為案例教學、問題討論、理論鞏固這三個方面,加強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傳輸效率,而后根據理論知識讓學生模擬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地參與。例如,在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音樂鑒賞的專題。教師在課堂上選擇某一樂曲,而后進行播放,讓學生感受音樂。而后針對這一樂曲進行專業鑒賞知識方面的講解。以上所述是較為基礎的實踐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打破課堂教學情境的時空限制,在課外活動中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實踐補充,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師可以與幼兒園合作,讓學生深入到幼兒園中進行專業實訓,能夠使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氛圍,從而不斷促進自身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氛圍以及教學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評價教師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狀況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的效果,了解學生的學情,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師在進行學前兒童音樂的模擬教學時,可以針對小班唱歌活動《點豆豆》這一課合理地設計評價模塊,引領學生分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效果,并且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使其能夠與學前兒童形成有效的溝通。在與幼兒園進行教學實訓合作之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教學反饋以及評價模塊設計狀況,并將這部分內容納入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中,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在職業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意識,并通過這樣的實訓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點擊查看全文

探討蕭友梅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蕭友梅認為,中國應該大力提倡的新型音樂文化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樂”,而是一種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類似的新型專業音樂文化。為了建設這種音樂文化,首先應該“以西為師”,向西方學習,甚至走“西化”的道路。但要注意這種學習只是方法和形式上的,在音樂風格上應該堅持中國的特色。除此之外,我國的傳統音樂(即所謂的“國樂”或“舊樂”)也應該利用西方先進的音樂文化和體制形式來改進。蕭友梅先生的“新樂”思想非常明顯地體現在“國立音專”的辦學上。在國立音專的建院章程上,明確地提出了“輸入世界音樂,整理我國音樂”的辦學宗旨,這是對“新樂”思想的直接體現。在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上,國立音專與歐洲音樂院校的體制大致相仿,體現了“以西為師”的思想。另外,國立音專還開設了民樂等專業,規定學習理論作曲和管弦樂主科的學習必須學習一門民樂為副科,這是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音樂的“新樂思想”的直接體現。

蕭友梅把發展音樂教育當作是提高整個中華音樂文化水平,趕超世界音樂文化先進潮流的必由之路。因此,他提出了“教育救國論”。蕭友梅在《復興國樂之我見》中闡述了國立音專為“復興國樂”而擬定和實施的七點計劃,其中涉及到了音樂辦學的方向和目標以及對各科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求。另外,他還在《舊樂沿革》中闡述了中國發展音樂教育的六點設想。其中考慮到了專業音樂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音樂師范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是蕭友梅對整個中國發展音樂教育的完整構想。蕭友梅的這個構想在當今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中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歸國辦學到逝世,蕭友梅都非常重視蔡元培“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的方針。在北京、上海辦學期間,他曾先后聘請了陳子敬、劉天華、朱英等優秀的國樂名師在校授課。在音專時期,他還規定所有學習理論作曲和器樂演奏的學生必須選擇一門民族樂器作為副科。同時,他還規定學習音樂的學生必須學習英語、法語等外語課,聲樂專業的學生還必須學習意大利語和德語等。此外,蕭友梅還親自向學生開設了有關中國古代音樂史方面的課程。這是當時將中國古代音樂發展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教學的最早的嘗試。蕭友梅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如下:

1創辦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和國立音專

從1902年到1920年,蕭友梅一直致力于音樂、教育兩個方面,并在創建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這些專業音樂教育機構是對我國專業音樂教育進行的拓荒實驗。在蕭友梅創建的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中,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雖無音樂學院之名,但卻行音樂學院之實。它在事實上為我國創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做了必要的前期鋪墊。不過真正實現蕭友梅夢想的是他與蔡元培共同設立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雖然創辦時間不長,但為我國培養了數百名理論、作曲等方面的人才,如賀綠汀、江定仙、冼星海等。他們為我國音樂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編寫教材蕭友梅將他的聲樂創作,特別是學校

歌曲的創作都分別收錄在三本教材性的曲集中,以供學生學習。這三本曲集是:1922年出版的《今樂初集》,供高中使用;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供高等學校使用;1924年出版的《新學制唱歌教科書》,供初級中學使用。這些歌曲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對學生的生活進行描述,向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審美情操的教育。

點擊查看全文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selulu| 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 | 一级毛片免费的|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你懂的在线|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538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www四虎在线高清|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图片| 国产免费变态视频网址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足鞋臭脚袜奴交小说h| 天天澡天天碰天天狠伊人五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金8国欧美系列在线|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舔|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腿打开一下一会就不疼了| 在线观免费看高清影视剧|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 free哆啪啪免费永久| 成黄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顶部自由性别xx视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 五月丁六月停停|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两个小姨子完整版|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噜噜高清欧美内射短视频|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打开腿我想亲亲你下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