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化學工程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我國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學科集群現象
經過調查統計,我國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該專業研究方向過多,一個專業出現87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劃分有的甚至是跨學科的。如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是屬于工學的,應用化學專業是屬于理學,可應用化學居然是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同屬于一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稱也是多樣化的,缺乏統一標準,如安徽大學、南昌大學的綠色化學工程,上海大學就稱為綠色化學與工藝。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請教了化工領域的專家,給這87個研究方向做一個歸類,分為9個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發現我國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是存在學科集群現象的,表現在:專業的學科建設,已經不單是化學工程的問題,而涉及到了化學化工研究的所有領域,包括應用化學、環境化工、工業催化、資源與材料工程、新能源技術、生物工程與技術、過程系統工程、油氣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國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學科集群的力度較大,表現在:各個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較多,如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傳統與現代并存,傳統化學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較大,如化學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較多。部分代表21世紀化學化工發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學校都受到重視,如資源與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較多。
二、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學科集群的創新及競爭優勢
本文選擇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師資力量情況,以分析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集群的創新及競爭優勢。山西省作為我國化工3大生產基地,化學化工產業是山西省的支柱產業,化學化工專業是山西省高校、特別是工科院校的學科優勢之一。選擇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化學化工學院為樣本(見表2),按照前文對學科集群的認識,這些學院都有9個以上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科集群規模。其中論文指該學院教師被SCI、EI、ISTP3大檢索刊物收錄的論文數。中北大學的數據包含了CA論文。山西大學的數據不包括ISTP論文。專著指該學院教師出版的學術專著數,不包括教材。項目及獎項指該學院教師申請的省部級以上項目、經費及省部級以上獎項。發明專利指:該學院教師申請并且授權的發明專利。3所高校的化學化工學院擁有一定數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學位的教師也占到了較大比例。3所學院教師的科研成果也較為可觀,被3大檢索刊物收錄的論文數量較多,出版了一定數量的專著,申請了一定數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攻關項目,以及“863”項目,甚至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各1項。中北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承擔過“973”項目,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中北大學和山西大學還擁有發明專利十幾項。從師資力量來看,應該說學科集群讓山西省高校化學化工領域的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學化工專業在全國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和影響力。
三、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學科集群的協同創新模式
山西大學至今已與國內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日本巖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單位簽訂協議,開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與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天脊集團等大型企業,在產品研發、崗位培訓等多方面進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學與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學工程技術中心,還與山西焦化集團公司等6個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中北大學安全工程系與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相關生產企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項目合作。從產學研合作角度來看,三所高校都與國內外相關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從企業合作的視角來看,在研發方面,與山西省的產業集群密切相關,合作領域主要為新能源技術、環境化工、生物工程與技術。3所高校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集群與山西省的產業集群具有一定的協同關系,構建了學科集群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模式,圍繞著山西省的產業特色,為山西省地方經濟服務。
四、我國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集群的路徑
摘要: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實驗班建設作為一種培養大學生的模式之一,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已經逐步被多所高校采用。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依托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結合自身學科特色,亦進行了化學工程類梁希實驗班培養模式的探索,旨在進一步提升學院梁希實驗班建設的效果,進而為校內其他專業實驗班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梁希實驗班;建設方案;培養模式
引言
梁希實驗班是以我國著名教育家梁希先生命名的,以培養出具有扎實基礎、良好專業能力與高尚素質的人才為教育理念,以求提升人才的國際競爭力。梁希實驗本分為文科和理科,梁希班一般采用小班授課制度,采取導師制,梁希班的學生一般保研比例遠遠高于非梁希班的學生,且梁希班內約有60%的學生可以獲得各種獎學金,有獎勵的同時,也會有懲罰,梁希班一般采用末尾淘汰制,如果學期末時成績排在最后,將會離開梁希班,除非學分累計達到了審核標準,才能繼續留在梁希,可以說梁希班內是各專業尖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重要培養模式。
1化學工程學院梁希班建設的背景
基于高校不斷擴招的的大背景下,為了探索如何培養高素質化工類創新性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需要,不少高校基于實驗班人才培養為出發點,進行了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1]。我院也積極的結合院校實際情況,以化學工程學院林產化工國家一流建設專業為基礎,結合我校師資和教學力量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化學工程類梁希實驗班的人才培養探索和實踐,以期探索出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也適合實驗班建設的模式。
2化學工程學院梁希班開設理念及培養目標
[摘要]“雙一流”建設是新時代的創新選擇,也是既“211工程”與“985工程”之后在此基礎上的又一次國家戰略創新。“雙一流”建設擁有明確的目標,在若干年內促使我國的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數量實力進入到世界前列。因此,一些高校也紛紛實施了“雙一流”的學科建設,特別是工程學科,這是“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基于上述背景,面向國家工業化的化學工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以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的化學工程教育作為分析的對象,闡述雙一流學科建設的現狀,為我國化學工程學科教育的發展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雙一流;學科建設;化學工程;教育
化學工程已經有百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單元操作”、“三傳一反”的里程碑式的歷程,逐步進入到了“產品工程”、“三傳一反+X”以及“多(介)尺度理論與方法”的新的發展階段,也逐步構建了以化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數學基本原理與方法的基礎,以此來更好的發展化學工程學科[1]。我國在化學工程教育方面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科研究平臺、領先的專家隊伍,也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得到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數量及引用評價影響等也名列前茅,這對于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形成了重要的支撐。
1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工程學科教育的現狀
“雙一流”建設需要面向世界先進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的需求以及面向國民經濟發展。工程學科是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工程學科是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的重點。中國現如今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工程教育體系,全世界有1/3的工科學生在中國,90%以上的大學均擁有工程學科,因此,國內工程學科形成了“無工不成學”的現象[2]。但是在整體來看,國內工程學科“大而不強”,布局不盡合理,世界一流工程學科匱乏且缺乏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持。除此之外,工程專業與產業脫節嚴重,工程教育與世界人才需求匹配度不高,缺乏高質量的人才等也成為工程學科建設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國意識到這一問題,將高水平理工大學擺放在“雙一流”建設的重點支撐位置。基于上述背景,化學工程教育在“雙一流”學科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發展化學工程教育建設,有助于提升理工科的教育水平,為該學科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撐作用。
2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的化學工程教育策略
2.1科學規劃學科教育方向
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專業建設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內容。我國在“十二五”能源規劃的制定過程中,突出了優化能源結構、調整能源產業布局、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完善能源宏觀調控體系、深化能源體制改革、進一步建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標準體系等六大重點。近年來由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質化工、能源環保等相關行業在世界范圍內高速發展,急需大批專門的能源化工人才作為支撐。與此同時,各種制氫技術、儲氫材料、燃料電池等新興能源化學工程產業也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急需大批的專門能源化學工程人才。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正是為了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而設置的面向能源化工領域的新技術專業。
一、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定位與課程體系
1.專業概況
沈陽工程學院于2010年申請試辦能源化學工程專業,2011年開始招生。專業在創辦與建設過程中,始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國家和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需求,緊緊圍繞遼寧省經濟發展戰略,重在培養和儲備能源化學工程領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涵蓋煤化工、生物質化工、新型電源技術,以及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新興能源化工領域,突出能源和電力行業的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
2.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沈陽工程學院能源化學工程專業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能源化學工程基礎理論和技能,面向電力、供熱、化工、環保、煤炭等能源轉化領域,從事污染物控制和減排工藝的設計、運行及生產過程控制、相關產品研制與開發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為應用型人才,即學生既要懂得能源化學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又要接受能源化學工程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技術。
3.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摘要:2010年教育部批準設置能源化學工程等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國內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建設剛剛起步,課程體系建構、人才培養模式尚不完善。本文結合安徽理工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建設中專業課程體系尤其是專業實踐模塊,以及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作一些探討。以期為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能源化學工程;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
1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的產生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多。能源問題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基本問題。長遠來看,在全世界范圍內,一次能源仍將占主要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次能源逐漸消耗殆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含碳能源的潔凈、高效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具有清潔、低碳、可再生等優勢的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1]。能源化學工程(EnergyChemicalEngineering)作為一個全新的專業應運而生。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學工程系根據自身化學工程與工藝(煤化工方向)專業優勢,僅僅依托煤化工,但又不局限于煤化工,涵蓋燃料電池、生物質能、電化學、生物柴油、環境化工等豐富內容,于2011年新增加能源化學工程專業。關于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構、人才培養模式正處于不斷探索和完善中。
2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
能源化學作為化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是掌握煤炭綜合利用,了解非煤礦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識、實現能源科學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學技術基礎。它利用化學與化工的理論與技術來解決能量轉換、能量儲存及能量傳輸問題,以更好地為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服務。化學變化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而能源的使用實質就是能量形式發生轉化的過程。能源化學因其化學反應直接或者通過化學制備材料技術間接實現能量的轉換與儲存[2-8]。能源化學工程屬于一個全新的專業,之前僅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里涵蓋過一點,主要關注怎么利用能源、對大自然造成較少的傷害。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清潔轉化、煤化工、環境催化、綠色合成、新能源利用與化學轉化環境化工。如今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專業獨立出來,可見其重要程度。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應建立在對專業深入分析和了解的基礎上并結合國情、校情,能源化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不例外[9-10]。考慮到安徽省淮南市是歷史悠久的煤炭城市,再結合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化學工程系專業的辦學特色,考慮專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對人才的客觀、合理的要求。我們在制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時,強調“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力求培養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同時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11-12]。學生具有了扎實的化學化工基礎知識和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知識就能夠快速適應涉及化學、化工、傳統和新能源加工等領域的相關工作。具備在煤炭行業、電力行業、石油石化行業、生物質轉化利用行業從事低碳能源清潔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轉化、化工用能評價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生產設計和技術管理等工作。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工作領域包括:煤化工行業、天然氣化工行業、電廠化工綜合利用行業、生物質能源化工行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理行業、石油加工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催化劑生產和研發行業。可以在這些行業從事設計、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深造[13-16]。
3能源化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