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化學基本知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關鍵詞:能源化學工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基本思路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2020年4月3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各職業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專業論證工作。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好壞,對促進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新疆擁有豐富的石油和煤炭資源,油氣資源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四分之一,煤炭儲量占全國的40%。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新疆豐富的能源儲備和周邊國家帶動作用使其逐步成為投資發展的熱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是中職、高職、本科及本科以上職業教育貫通式一體化的體系,能源化學工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有利于形成能源化工方向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縱向貫通和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本專業培養具有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能源化工技術的開發及利用,面向化工、煤炭、環保、電力、供熱等能源轉化領域,能在石油石化行業、煤化工行業、天然氣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環保和節能減排等領域從事工業生產過程運行、組織及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1]。
2就業面向
本專業主要面向石油加工和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化工技術、多晶硅技術、生物化工技術等行業,從事生產、設計、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深造。
3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摘要為進一步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斷提高我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同時結合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辦學歷史和辦學特色,制定了我校生物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人才質量要求及質量保障與測評體系。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1培養目標
我校生物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和人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化科學原理、工藝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與技術相關領域從事生物工程產品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管理、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質量檢測及市場推廣與技術支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培養規格
(1)學制:學制為四年,采用學分制管理機制,實習彈性學習年限。(2)總學分:本專業總學分為187學分,其中必修課(含集中實踐教學)166學分,選修課21學分。必修課含通識教育必修課60學分,學科基礎課48學分,專業核心課19學分。選修課含通識教育選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11學分。集中實踐34學分,創新創業實踐5學分。綠色工業學分不少于5學分、短學期實踐學分不少于10學分;(3)學位授予:對修滿學分并符合我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要求的學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人才質量要求
高校實驗室,是展示學校辦學實力、體現教學科研水平、實施創新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當前學校和社會中的科研項目逐步增加,實驗室人員流動性增強,相應的各類實驗室事故風險顯著增大。高校的專業實驗室涉及安全面廣,學科范圍廣,同時涉及各種危險物品的安全使用。在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微小的違規操作可能導致嚴重安全事故的出現。所以,要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管理等極為重要。以往的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通常選擇安全宣傳、自修、集中講座等方式,這樣師生安全意識提升不足,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由王強、張才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的《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教育》一書,對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及實訓管理系統構建給出了全面的建議和方法。
該書涵蓋了高校實驗室的專項安全知識和技術、通識知識和技術,以及安全管理等內容。作為安全準入教育的配套教材,該書共有三大篇章,十二小章內容。其中緒論為課程的定位與目標、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事故類型、原因和重要性,課程的基本結構及內容要求。第一篇是通識篇,包含六章內容。其中第二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安全防護裝備,包含眼部和呼吸、面部及手足軀干、實驗室通用防護裝備;第三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消防安全,包含燃燒的基本知識、滅火原理及方法、發生火災時的逃生原則、爆炸的基本知識和預防;第四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水電安全,包含觸電的安全防范、電氣火災風險及防范、靜電的危害與防護;第五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廢棄物安全,包含基本常識、處理的相關法律規范、化學性和生物性,以及放射性實驗廢棄物分類與處置;第六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包含特種設備基本概念、實驗室特種設備及管理現狀;第七章節主要講述的是事故急救與應急處理,包含化學品中毒現場、機械性損傷事故及應急處理。第二篇是專項篇,包含四章節內容,其中第八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化學化工類實驗室安全,包含常用危險化學品基本知識、典型化學化工實驗的安全意識與防護,以及化工實驗的安全防護與急救措施;第九章節主要講述的是生物類實驗室安全,包含安全風險、防護措施,以及典型生物安全實驗操作規范;第十章節主要講述的是機械(加工制造類)實驗室安全,包含機械安全概念、危險來源,以及實驗室典型機械安全防護;第十一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輻射安全,包含核與輻射基礎知識、輻射防護基礎、放射性廢物處理、實驗室輻射安全。第三篇是管理篇,第十二章節主要講述的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基礎,包含安全法規及標準、通則及職責、實驗安全事故及應急處理。
通過通讀《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教育》一書,可知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及實訓管理系統構建研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基礎設施的安全規劃設計。學校應當改進安全防范設施,加大資金投入,24小時監護好實驗室和危險物品,重點部位建設紅外安防、監控,以及門禁管理系統等,杜絕危險物品的流失。選擇電子標簽的形式,把實驗物品的信息和基本屬性等儲存起來,經網絡實時跟蹤管理,提供必備救助設施和物品。二是加強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及培訓。豐富安全教學內容,建立以實驗操作比賽和安全講座為輔,課堂知識講授為主,以及安全知識競賽為補充的安全教育體系,制作直觀、生動的實驗室多媒體課件。開發等同于符合本校實際,以及法規要求的實驗室安全網上學習及考試系統,經系統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建立實驗室安全知識題庫。三是擴建教育渠道。通過刊登實驗室安全知識欄、開展安全大賽、建立實驗室安全隱患等方式,促使在校園的每一角落均普及好實驗室安全知識。《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教育》一書,作為一本高校實驗室的必修教材,為高校實驗室師生,以及安全管理人員提供理論指導和現實性的實踐依據。它作為準則類的叢書,值得高校師生認真研讀和學習。
作者:祝世洋 王巖 關紹巍 單位:吉林大學
[摘要]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出臺已有2年,本文將我校藥學本科專業對標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以及存在困難、原因與對策等情況進行分析與總結,為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共同提升提供思路,為更多兄弟院校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藥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2018年1月,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稱“新國標”,該文件涵蓋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本科專業[1-2]。其中《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融入了高等教育改革、國家戰略部署、醫藥行業發展的新理念[3],對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向和內涵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我校在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抓好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落地生根,抓好專業內涵建設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目前,嘉應醫學院以《藥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指導對標建設期滿2年,本文將我校藥學本科專業對標建設情況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師資配備、教學條件、質量保障等方面的主要舉措和成效,以及存在困難、原因與對策等情況進行分析與總結,為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共同提升提供思路,為更多兄弟院校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提供經驗借鑒。
1對標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1.1培養目標情況
目前我校新版的藥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和醫藥衛生事業需要,能促進粵東北地區藥學事業和客家中草藥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現代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藥物生產、檢驗、流通、使用、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藥物發現與評價、藥物質量標準研究與質量控制、藥物制劑設計與制備、藥品管理與藥學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嘉應學院醫學院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中聚居地,轄區內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約80%,植物資源豐富。在長期遷徙的過程中,梅州是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客家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包括藥膳、涼茶、客家話、客家建筑等在內的客家文化,并代代相傳[4]。五指毛桃、魚腥草、雞矢藤、艾、牛奶樹、雞骨草、鐵甲草、土茯苓、葛根、魚腥草、針筒草、溪黃草、馬齒莧、紅絲線等藥材配以雞肉、豬骨頭、瘦肉等煲湯均為集防治于一體的客家藥膳的典型代表[5-6]。梅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遠離珠三角經濟圈,因經濟和信息化建設落后,難以吸引并留住外來人才,各醫院、藥企、社會藥房等基層醫藥衛生人才奇缺。因此,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我院在新版藥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能促進粵東北地區藥學事業和客家中草藥發展的”等描述,特別制定專業畢業要求實現矩陣,詳細劃分了9點畢業要求,并將每一門開設課程對應的指標點與畢業要求一一對應起來。作為粵東北地區僅有的幾所全日制藥學本科院校,我院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充分考慮在符合國標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素質要求,結合本專業發展現狀和方向,希望培養出能夠傳承客家文化的應用型藥學專門人才,我們有責任為粵東北、全省、甚至全國各地不斷輸送能夠服務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藥學人才。
1.2培養規格情況
一、高校化學教育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
1.信息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要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信息化社會的特點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義,了解信息技術對大至整個社會發展、小至自身學習生活以及將來從事教師職業的影響。要認識到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教師崗位,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指導下,優化教學過程,正確認識自身角色,改變教師的傳統角色定位,培養創新型人才。
(2)要強調學生在將來的教學中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要勇于嘗試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具體問題,要有為改進教學而積極學習和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的欲望,要有在未來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中學化學課程融合,大膽嘗試新技術并用于教學改革,要有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的意識。
(3)要讓學生具有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源的意識,并能對獲得的資源進行辨別和評價,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和社會責任感,尊重信息資源的所有權、版權,要遵守網絡時代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能抵抗各種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污染,自覺維護公共信息資源的安全。
2.信息知識及技術
(1)對計算機基礎、多媒體、網絡等方面基本知識的了解。比如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文本、圖片、動畫、視頻和聲音軟件的一般知識;特別要知道常見的化學專業軟件,如ChemWindow、Chemlab等軟件;要了解網絡基礎知識,特別針對化學專業網站、化學教學資源要有較多了解;要了解常用的網絡數據庫,如知網、萬方、超星,并能獲取需要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