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科技英語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農業科技英語的特點
1.語言標準。為了準確地傳遞信息,農業科技英語要求作者注重客觀的描述、事實或邏輯定義的判斷,避免使用含糊、無意義的詞語語言闡述事實。這與尋求格調高雅或宣泄個人情緒或作者傾向的文學語言不同。
2.客觀、嚴謹。農業科技英語被用來闡述事實、概念和原理,并解釋自然現象。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客觀性,一般用來描述科學的過程、特點和事物發展的原理、科研的新發現和新成果。這樣的語言是科學推理和計算所需的結構。
二、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難點
農業科技英語的這些特點給它的翻譯帶來了很多困難,導致譯文含糊不清,甚至錯誤的現象很普遍。以前對其翻譯的研究多停留在句子和術語的翻譯上,認為只要把術語看懂了就能翻譯準確,而沒有去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從而使很多人認為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是一件很頭疼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譯者的知識結構
在農業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科技術語,雖然術語在整個文獻當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只占5%—10%左右,但這些術語的翻譯往往影響到整篇譯文的質量。因此,對原文文獻的理解可以幫助譯者節省時間,避免語言含糊不清而導致誤解。這就要求譯者最好是既有良好的語言功底又有全面的專業知識,而這樣的譯者目前仍然比較短缺。因此在翻譯時可能會出現下面的問題。例如,Environmental-friendlyagriculture被譯成“對環境友好的農業”,而實際意義是“生態農業”。
翻譯是指把源文本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本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源文本的內容、形式特征及功能作用的過程,其關鍵是在來源語和目標語之間保持一種對等關系。科技英語翻譯的目標通常為科技文獻,其最大特點是精確性,因此對這些文獻的翻譯同樣要求準確性和邏輯性。科技英語翻譯最為顯著的是其客觀性、規范性、文體形式、句法規范性和現實主義態度。其中客觀性是指譯者不能在翻譯過程中改變原有思想、遺漏信息或加入評論,而是必須準確地把原文翻譯成目標語;規范性是指譯者通常應使用一些專業術語和比較正式的語言;現實主義態度是指科技英語翻譯必須貼近現實生活,要積累科技英語中不斷新產生的術語。關于科技英語翻譯的標準,兩條原則得到廣泛接受,即忠實度或準確性和通順。在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掌握足夠的科技英語知識和相關科技背景知識,并使用規范、專業和邏輯性強的目標語把信息傳遞給讀者。筆者針對科技英語在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提出一系列原則性應用策略。
基于詞匯特征的應用策略
掌握英語詞匯學構詞法的有關知識、熟悉相關專業背景并注意加強閱讀理解或翻譯等語言應用能力,有助于學習與應用科技英語。但是,一個純粹的英語專業從業人員對科技英語應用所能作的貢獻具有很大局限性;只有當專業人士具備其本專業一定的專業英語水平,并結合其專業知識基礎,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科技英語的作用。總的來說,科技英語詞匯翻譯有兩種方法即直譯和異譯。直譯包含移植法、音譯法和形譯法等,其中移植法即找出一個單詞的詞素并把它們組合在一起;音譯法即根據單詞的英文發音進行翻譯;形譯法即根據英語單詞所表明的意思來描述物體。而異譯包含推演法、引申法和闡釋法等,其中推演法即根據語境意義和詞典注釋來判定單詞的意思,引申法和闡釋法即按單詞的延伸含義來進行翻譯。研究現代英語詞匯學在科技英語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如何將其漢化方面。將科技英語詞匯翻譯成漢語一般既要符合專業化術語的表達習慣,又要能夠被普通讀者所接受。因此,翻譯表述時必須根據語境正確地理解并簡潔地表達語義,盡可能尊重既定的通用表達方式。以常見的計算機英語詞匯的漢化為例:a)異譯,如Explorer本意是“探險家、探測器”,而我們實際上稱之“瀏覽器”;Click本意是“(發出)滴答聲”,而習慣將其譯為“點擊”;b)直譯,如Main-board(主板)、FloppyDisk(軟盤);c)音譯,如Hacker(黑客)、Clone(克隆);d)音譯與意譯兼顧,如Internet(因特網);e)不譯,如CD(CompactDisk)譯作”光盤”或不譯,直接用CD表示,類似情況還有ADSL(電信寬帶)、ISDN(一線通)等。
基于語法特征的應用策略
科技英語在語法方面的主要特征有時態上多用一般現在時,語態上多用被動語態,句法常常使用長句、名詞化結構和非限定動詞,普遍使用形容詞短語作后里定語。以下將討論基于這些語法特征的原則性翻譯策略。
(一)被動語態的翻譯策略語態是表明句子中謂語與主語之間關系的一種語法手段。科技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范圍廣,頻率高,甚至有時候被認為是必須的,比如在科技寫作或實驗報告中動作的主體并不重要或者動作的過程、原則才是需要表述為最重要的。科技文獻強調詳細敘述和推理,而讀者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文本的思想和內容。為體現客觀性,被動語態在科技英語中得到廣泛運用。根據不同語境,被動句可以被靈活地翻譯成主動形式或保留被動形式。漢語中,被動語態通常通過“把”和“被”等被動詞來表示。同時,由于漢語語言句法靈活多變,其被動語態的使用與英語相比較少使用。因此,在翻譯時我們可以根據兩種語言的習慣,從句式和輔助詞語兩個方面進行語態轉換,以順暢地表達原意。科技英語被動語態譯成漢語時,主要有以下策略:1.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a.保持原主語不變,因為漢語里有被動語態的動詞比英語里多,所以英語里被動語態使用更為廣泛,而翻譯成漢語時動詞不需要使用被動結構就能表達被動語態,也不需要改變主語。b.將原主語變成賓語。有時候,需要把英語的被動語態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以更符合后者的表達習慣,此時原句中的主語相應變成譯文中的賓語,而原句中動作的發出者、作修飾語的同位語及其他短語也相應地譯成主語。c.譯文中加上恰當主語,以使漢語通順。一些漢語動詞不能用于被動語態,此時原句主語變成譯文的賓語后需要補充加上主語。2.被動結構轉換為無主句。原句主語變成譯文中的賓語,同時譯文中無主語。3.被動結構保持不變。這種轉換分為兩種情況:a.為強調原句的被動意思,譯成漢語時可通過加上表示被動的詞如“被”“受”“以”“得到”“為所”等來保持被動語態。b.將主語及謂語一起翻譯為漢語的主語。4“.It+被動語態+that”句式的漢譯。這類結構在科技英語中使用普遍,成為區別于其他英語文體的一個顯著特征之一。例如“Itcanbeforeseenthat...”(可以預料出),“Itcannotbedeniedthat...”(不可否認.)。這類句子通常可以翻譯成無人稱或不定人稱的主動句。
(二)名詞化結構的翻譯策略英語是靜態的,名詞常被用來替換動詞;而漢語是動態的,在同一個句子中使用更多的動詞。作為詞法種類豐富的綜合性語言,英語對謂語動詞有很多嚴格的規則來限制其變化形式。比如,一個句子只允許有一個謂語性動詞,因此英語中很多名詞都是由動詞變化而來,而名詞化結構也藉此得到廣泛使用。與通用英語相比,名詞化結構在科技英語中使用頻率更高。由于包含多個單詞的名詞化短語的語義意義通常比較復雜,其翻譯也應超越其表面結構。用盡可能少的單詞準確地表達意義是科技英語翻譯的重要原則。在英語原文中,使用名詞化結構是為簡化句子結構,因此不同情況應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例如“Arch-imedsfirstdiscoveredtheprincipleofdis-placementofwaterbysolidbodies”,該句中“displacementofwaterbysolidbod-ies”是名詞化結構,其不僅簡化了同位句,而且強調了“排水”的事實。因此,譯成漢語時,也應處理為名詞形式,即“固體排水原理”,以簡化句子。再如“Ifyouusefirebricksroundthewallsofaboiler,theheatlosscanbeconsiderablyreduced”爐壁采用防火磚可大大降低熱耗。科技英語解釋自然原理,因此翻譯時應避免在譯文中使用第一、二人稱,而是應把主題信息放在句首。科技英語中伴隨動詞的名詞化,介詞以“動詞+賓語+介詞”或“介詞+賓語+介詞”的形式得到廣泛使用。1“.動詞+賓語+介詞”結構,如makeuseof(利用)、keepwatchover(密切注視)、givenoevi-denceof(不足以說明)。從這些短語中看出,漢語的動詞意義都來自英語原句中充當賓語的名詞。而原句中的動詞被稱作“Emptyverbs”(空心動詞),包括have,make,do,take,get等等,其句法功能比主題功能更為重要。英漢翻譯中,應更加注意原句中能改寫成中文概念的名詞。2“.介詞+賓語+介詞”結構。介詞是非常主動的,能表達動詞及名詞的意義。在名詞化形式中,空心動詞被介詞所替代,比如inaccordancewith(按照)、onac-counto(f基于原因)、bymeanso(f憑借)、inproportionto(成比例)等等。對于這種形式,翻譯時應注意第一個介詞后面的名詞并將其轉化為相應的中文。
一、科技英語的主要特點
科技英語應用于科技專業領域,它在詞匯、常用句型、表達方法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具有準確、嚴密、客觀,以事實為依據,邏輯性強等特點,其主要功能是傳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識。學生最初接觸科技英語時,由于對科技詞匯和語言特點不熟悉,專業知識太多,內容比較陌生和枯燥,因此失去學習動力。所以教師在第一節課上很有必要給學生簡單地說明科技英語的主要特點,分析科技英語與普通英語學習的不同點。在我國,科技英語課程一般是在學生已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的情況下開設的,由基礎英語的學習過渡到用英語學習某一個專門領域的知識,其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當學生了解這些特點,才會樹立學好科技英語的自信心。
二、專業術語和專業詞匯的教學
科技英語涉及的科技專業術語和生僻詞匯相當多,并且在日常交際中用得比較少,難以記憶,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來解決這一問題。1.通過構詞法進行專業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介紹基本的構詞法:派生、轉換、合成。
(1)派生法。著重介紹在科技英語中常用的詞綴,如以-itis為后綴的單詞,bronchitis(支氣管炎),gastritis(胃炎)等都屬于疾病范疇;以tele-(遠程)為前綴的單詞,telegram(電信、電報)、telegraph(電報)等。此外,教師還可以介紹其他常用詞綴,如a-,in-,non-,il-;macro-(大),micro-(微小);后綴-ify(…化)、-meter(計量儀器)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在歸納和比較中擴大詞匯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在語音和詞形上都有著共同的變化規律的一組動詞perceive(察覺),deceive(欺騙),receive(收到),conceive(想象),以及它們各自所對應的名詞perception,deception,reception,conception,形容詞perceptive,deceptive,receptive,conceptive,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地記住這些詞。
(2)轉換法。在剛剛接觸科技英語時,學生往往由于科技英語與通用英語在詞匯方面存在的差異而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和錯誤。例如,family的普通詞義是“家”、“家庭”、“家屬”、“親屬”,但在動物學、植物學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ofthecatfamily(貓科動物)。即使是同一個詞,在不同的科技領域也會有著不同的意義。例如,power在物理學中的意思是“電源”,在化學中是“能”,在光學中是“放大率”,在機械專業是“動力”,在數學中是“乘方”或“冪”。因此,轉換法的詞匯教學是不能忽略的,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否則會在閱讀和翻譯中造成誤解。
(3)合成法。在科技英語里的合成詞,大多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直接合成一體,如pain-killer止痛藥,typewriter打字機,man-made人造的,藍牙技術(bluetooth);還有一些詞是截短法(縮略法)構成的,即將單詞縮寫,詞義和詞性保持不變,主要有截頭、去尾、截頭去尾等形式。如截頭airplane→plane,去尾co-operate→co-op,截頭去尾influenza→flu,refrigerator→fridge。混合法,即將兩個詞混合或各取一部分緊縮而成一個新詞。后半部分表示主體,前半部分表示屬性。如newsbroadcast→newscast新聞廣播,biologychip→Biochip生物芯片,等等。2.科技英語縮略術語的教學科技英語的單詞教學除了以構詞法為主外,還有少數單詞是縮略詞構成的,如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電子交易協議,CCC(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中國強制認證,等等。在學習中遇到新的科技術語或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討論或查閱詞典及相關資料加以解決,這一過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英語詞匯教學不應該是孤立的,應該與語法和篇章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迅速、更高效地掌握英語詞匯,為科技英語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水利大國,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調(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等舉世聞名。近年來,為推動中國水利技術“走出去”,我國積極推進國際水利科技交流與合作,在跨界河流管理、中外水利工程合作建設項目等領域成就顯著。在跨文化交流中,國內水利技術的輸出和國外技術的引入離不開翻譯。因此,正確理解并翻譯水利科技術語可以有效保障該領域前沿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本文結合實例,歸納總結水利科技英語術語的詞匯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該領域術語翻譯的兩個原則。
1水利科技英語術語的詞匯特征
由于英語和漢語隸屬不同語系,語言差異顯著,尤其體現在英漢語詞匯意義方面。因此,在翻譯水利科技術語時,探析術語本身詞匯特征是保障翻譯標準和質量的基礎。
1.1專業詞生僻化,普通詞科技化
水利科技英語術語不僅包括該領域的專業詞匯,也包括其它領域通用的次專業詞匯。水利專業詞匯是指詞義單一,專用于水利領域的術語;水利次專業詞匯則是指需借助其它專業知識進行語義識別的術語,這類詞語除了具備水利專業含義外,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釋義。專業技術詞匯如thalweg“深泓線”表示河槽縱剖面最大水深處的連線,主要用于水利科技領域;bedload“推移質”詞義單一,專指由于受到水流力的作用,沿河床推移的泥沙;次專業詞匯如tidalprism,在水利科技領域指全潮過程中流入并再流出河段的“進潮量”,而在海洋科技中專指“潮棱體”;level一詞在日常用語中表示“水平、等級”等抽象意義,而在通信科技中譯為“電平”,在水利科技中譯為“水準儀”,主要用來測量地面高差;除此之外,lead既是材料中的“鉛”,測繪學中的“水砣”,也是航海技術中的“導程”,而在水利科技中指代凍結河流中尚未完全封凍的水溝,即“清溝”。由此可見,水利科技翻譯人員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提取水平,使用符合領域規范的表達,才能確保水利專業傳譯的標準性、權威性。
1.2水利科技英語術語的構詞特征
水利科技術語沒有單獨的詞匯構造系統,主要通過賦予普通詞匯以“專業意義”形成專業術語。因此,該領域的術語構詞法有規可循。了解水利科技術語的構詞法可以幫助譯者在翻譯該類型文本時準確把握術語的詞義特征。劉麗芬將術語構詞法細分為:派生法、合成法、縮略法、轉化法。[1]經筆者初步統計,合成法、派生法和縮略法是水利科技英語術語的主要構詞方法。術語的產生主要是借助既有詞匯通過構詞方法形成新詞匯。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水利科技術語大多由名詞組合而成,以合成詞居多,這類構詞法多半由基本詞匯組合而成,其組合規律靈活,不受詞序限制,表1歸納了水利科技術語常見的三種構詞法:NA+NB;Mod+NA;NA+Prep+NB。派生詞是由詞根或詞綴構成的,詞匯可以不斷更新迭代,但詞素的數量是有限的,這類構詞法也是專業術語素材的主要來源,如Hydro-“水的-”、abut-“毗鄰的-”、……縮略詞本身結構簡練、信息含量大,也被廣泛運用于科技術語中。通過這些構詞法,水利科技的表達得到更新,內容不斷豐富。誠然,在科技術語的翻譯中,注重詞匯特點只是有效翻譯的基礎,而準確運用翻譯方法、提高專業素養才是確保科技翻譯有效性的關鍵。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深入,科技英語教學在我國教育事業中有了實質性的發展,科技英語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高度重視。由于中西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生活習慣、民風民俗以及生存環境等因素使兩者文化相差甚遠,導致西方國家的語言思維和表述模式與中文有天壤之別。眾所周知,國際權威期刊約90%是英文,不論作者的國籍是否為英語國家,文章的語言皆為英語。由此看出,文化理解、語言互譯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體現,更是適應國際學術環境能力的基本條件。因此,農業科技英語翻譯技巧的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霍興花著,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農業科技英語》以學生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在CBI教學理念指導下,將農業科技英語和學術英語技能的培養融入到農業知識學科的學習中,使學生獲得專業的農業知識的同時,有效提高他們專業英語技能。為“保證以內容為依托”的語言輸入的地道性和準確性,本書全部課文及主要練習的內容都選自相關專業的英文原版資料。每個單元A、B兩篇課文圍繞同一主題的不同方面,進行原生態的學科信息和語言輸入。
本書題材多樣、語言地道,可作為各類農業院校大學英語拓展課程農業英語用書,也可作為農業推廣專業碩士英語教材。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要求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必須能夠借助詞典,翻譯相關專業文獻資料和介紹中國國情和文化以及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文章。但根據多項調查研究表示,大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并沒有達到以上要求,專業英語翻譯能力和應用能力較為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本身英語語言能力不過關、專業知識掌握不到位、專業英語翻譯能力不足以及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和學校課程安排等都是影響學生專業英語能力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業科技的深入發展與應用,農業科技英語翻譯能力不僅是語言的學習與應用,更是作為知識、文化與技術溝通的橋梁。《農業科技英語》一書,可為農業院校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農業科技英語翻譯技巧和能力提供相關參考依據,也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農業科技英語翻譯技巧的研究:第一、專業詞匯的掌握和應用。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掌握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和應用技巧,是提升專業英語翻譯能力的基礎。隨著農業科技的深入發展,新的農業科技專業英語詞匯層出不窮,不僅增加了詞匯量,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科技英語翻譯工作的難度。因此,只有在深入了解農業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及相關科研成果的基礎上,了解并掌握大量的農業科技英語詞匯,才能在農業科技類的文章中實現準確、專業的翻譯效果。
因此,大學生應將掌握專業英語詞匯作為提高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基礎條件,為參閱、學習農業科技領域的文獻資料和科研成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掌握語言與文化的變通。由于中西地理環境、生活習慣、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差異極大,為其翻譯工作增加不少難度。例如,英國是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嶼組成,屬于一個島國。因此,英國的航海業、漁業十分發達,它的語言文化也多與島嶼文化有關。另外,在西方國家都有養狗的習慣,狗是人們密切的伙伴,是忠誠的代表。而在中國,狗是一種卑微的生物,中國帶有狗字的詞語也大多帶有貶義。譬如:“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等詞語。而英文中的“awaterdog”則指的是水性好的人,“toknowtheropes”形容某人熟知、精通某項業務、套路。中國是典型的大陸農耕環境,其農業語言也多與土地、農業生產方式有關。比如:“揠苗助長”、“揮金如土”等詞匯。因此,高校教師和學生都應高度意識到,英語語言的學習與翻譯,不僅僅要了解、學習和掌握目的語言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差異,還要提高對本土文化掌握能力。在文化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翻譯技巧,實現語言互通的翻譯效果。第三、加強掌握農業科技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和用法,靈活變通。農業科技英語與普通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有所差異。農業科技英語是專業英語的一個分類,在詞匯上具有專業性強且合成詞、縮略詞、派生詞多的特點。其句型特點大多以客觀平實、專業準確的表述方式為主,會大量使用長難句、復合句和被動語態來闡述相關概念和事實。因此,掌握農業科技英語的詞匯特征、句式特點和表述方式方法,是通讀、理解文章的基礎,再結合適當的翻譯技巧,力求達到理想的翻譯標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知識與技術不斷更新,詞匯將日益豐富起來,翻譯難度也會隨之增加。《農業科技英語》內容的編寫,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熟悉學科的一般知識,在培養學生所學專業興趣的同時,加強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學習者的知識和學習需求。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和教學者要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和專業的研究精神,充分了解文化差異基礎上,時刻關注農業科技領域的發展,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英語語言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業科技教學事業的進步。
作者:郁文 孔娟 單位:山東水利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