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口腔醫療專業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全軍部隊衛勤保障模式改革工作會議2014年初在廣州召開,共同研究推進部隊衛勤保障模式改革的創新政策和具體措施。同年,總后勤部衛生部分別組織開展了聯勤區域一體化、基地建制部隊“四集一派”、邊海防部隊“三式一化”衛勤保障模式改革試點。但是根據美軍牙科勤務的經驗,我軍口腔衛生保障體系并不能完全照搬總后衛勤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原本極其有限的口腔衛生勤務人員存在嚴重流失。由于缺少口腔醫療專業人員、缺乏設備日常維護、無配套口腔醫療器械、口腔醫療耗材補充困難等,在旅團衛生隊一級口腔醫療保障多數形同虛設,有相當一部分單位甚至從不開展口腔醫療保障。二是目前軍區兵種總醫院口腔科—隊屬醫院口腔科—旅團衛生隊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而基于我們調查研究發現基層官兵普遍遇到工作地點遠離醫院、工作環境封閉、醫療條件差、長期化學或放射性物質損害、缺乏口腔醫療保障等困難。在此背景下,鑒于機動部隊分散性廣、機動性強、口腔疾病發病率高等特點,參考美軍牙科衛生勤務保障先進經驗,我們對適合機動部隊的新型口腔衛生勤務保障模式進行了系統探索性研究,提出以下口腔衛生勤務保障模式的改革建議。
1設置直屬衛勤機構,提高勤務保障效率
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規定“牙科大隊隊長兼職美軍軍醫局副局長,負責獨立管理美軍一切牙科事務,可向軍醫局提出意見及直接向總參謀長呈報關于美軍牙醫及口腔衛生狀況的所有事宜”。該法案意義重大,不僅明確了牙科大隊隊長具有對美軍牙科專業技術人員及事務進行獨立管理負責的權力,而且牙科大隊隊長可以越過美軍軍醫局(SurgeonGeneral,SG)與總參謀部接觸。結合我軍實際情況,建議在后勤部衛生部設置直屬口腔衛生勤務處,直接對總部負責,獨立制定具有機動部隊保障特點的口腔衛生勤務業務的專業標準和政策,打破原有人事編制,集中管理機動部隊所有口腔衛生勤務人員的編制人數、使用任命、晉級、訓練、分配及調動、設備耗材采購配發等有關的事務,讓醫院、衛生隊及衛生所的口腔衛生勤務人員、口腔衛生裝備、口腔衛生耗材等統一管理,有效組織和分配口腔衛生勤務資源。口腔衛生勤務處聘用軍內具有豐富臨床和衛生勤務保障經驗的口腔醫學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直接或遠程信息網間接指導和提高基層口腔衛生勤務保障。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探求人事制度改革
口腔衛生勤務人員主要包括口腔衛生勤務指揮管理人員、口腔軍醫顧問、口腔醫療軍醫及職業助理士官。參照美軍健康職業貸款償還計劃(HPLRP)、健康職業獎學金計劃(HPSP)等。制定相關補助、獎勵、進修等優惠政策吸引來自軍隊、地方院校的口腔醫療軍醫投身軍隊口腔衛生勤務建設中,促進現有口腔醫療軍醫繼續留在軍隊服役,有效防止專業人才流失。組建口腔衛勤試訓隊,開展ABC三種不同層次的基層口腔勤務相關訓練。A層次:剛服役口腔醫療軍醫均需接受為期半年口腔衛勤處制定的專業和軍事教育訓練,考核合格方能上崗,包括:戰爭死亡救護課程、口腔衛生勤務訓練課程、口腔衛勤保障技術與方案課程、口腔衛生勤務行政管理學、整體管理質量理念課程(TQM)、戰傷外科手術助理培訓課程、軍事技能訓練等。B層次:為了彌補口腔醫療軍醫資源不足和提高口腔衛生勤務保障效率,擴大口腔衛勤試訓大隊職能,依托口腔科優質臨床資源豐富的醫院,培養大量口腔醫療職業助理士官,建設基層口腔衛生勤務人才梯隊,開展不同層次(1個月、3個月、半年、1年)口腔保健和輔助治療短期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口腔健康教育與促進、口腔日常保健知識、口腔疾病基本預防技能、常見口腔疾病處置方法、常見口腔設備的使用與維護及簡易機動口腔醫療箱的展開與使用、口腔衛生勤務訓練課程。具有以上基本口腔技能的軍士不僅可以輔助軍醫開展口腔醫療,也可獨立開展簡單口腔疾病防治,預防軍隊口腔疾病大規模流行。C層次:對口腔軍醫和軍士定期技能與衛勤能力考核,為上級主管部門提供晉升和獎勵的依據。
3規范值勤任務分配,嚴格獎勵處罰機制
參照我軍《軍隊地區津貼規定》,結合海拔、土被系數、水資源適宜度、地表崎嶇度、人生氣候指數、人文發展指標等,將我軍口腔保障值勤任務地域劃分為三類:一類為普通地區,二類為偏遠地區,三類為艱苦地區,并增設特三類為海外維和、護航特訓地區。通過試訓考核的口腔軍醫和衛生士官一般先分配到一類地區基層單位任職,并輪流擔任在本區域機動分隊流動值勤;而后開始依次參加二類地區、三類地區值勤,必須擁有以上值勤經歷才能參與特三類地區值勤。建立正常的輪流值勤時間:一類地區值勤時間2年,二類地區1年,三類地區2年(特殊情況除外)。通過口腔衛勤處(科)協調,以上輪流值勤安排與該區域機動部隊整體工作需要一致。口腔衛勤處(科)根據實戰需要動態調整區域內口腔軍醫的固定比例、一定時期內服役的口腔軍官人數、高年資口腔軍官需要量、以及三類地區人數分布與訓練等。設置技術獎章制度,每名口腔軍醫均要參加統一組織的口腔業務能力、衛勤保障能力及軍事技能考核。合格者可參加年度技術獎章評選,通過評審,只有技術和軍事技能上均達到較高水平且在衛勤保障中表現出色者可獲得獎章。口腔衛勤處(科)及機動分隊主管、科研培訓機構及醫院工作人員、口腔顧問或高級牙科軍官均從獎章獲得者中挑選。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討醫護配合在預防口腔急診醫療風險中的作用。方法通過回顧性統計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天津市口腔醫院急診科在處理口腔急診患者醫療技術風險和醫療服務糾紛的病例132例,對獲取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探討在醫療護理工作中應用醫護配合方法降低醫療風險和減少醫療服務糾紛的效果和體會。結果應用醫護配合方法避免醫療安全事件126例,占95.45%;發生醫療安全事件6例,占4.55%。發生醫療風險6例,占4.55%。結論口腔急診醫療中醫護配合在預防醫療風險和醫療服務糾紛的安全性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諧、互助、并列、互補的醫護配合關系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加強口腔急診醫學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醫護配合;預防;口腔急診;醫療風險;作用探討
隨著我國醫療就診模式的轉型,各醫院急診科不僅是急、危、重癥疾病的搶救中心,還成為社會-醫療供需矛盾的緩沖區和矛盾突顯區,對急診科的醫療安全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口腔專科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與綜合醫院一樣承受著醫療和社會兩大執業風險的壓力。由于口腔醫學專業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廣泛性和就診的不及時性,使得非門診時段的急診就診安全管理成為科室管理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非門診時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醫護之間的密切配合成為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來將醫護配合作為急診科的安全管理手段應用于臨床工作,在預防口腔急診醫療和護理的風險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和體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研究統計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診的急診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診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診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診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長率為8.39%。3年接診病例中,頜面創傷病例14578例,占本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頜面部急性炎癥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內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癥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間治療急診患者中,存在醫療安全風險病例132例,占本組病例的0.086%。
1.2方法
【摘要】目的統計口腔醫院門診退費病例,分析引發退費的環節原因和相關因素,通過退費追溯來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方法通過對某三級口腔醫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門診退費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退費與就診環節和口腔各專業診療項目的相關性,根據引發退費的不同環節和不同診療科目的退費特點提出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結果2018年150單退費中40單為收繳費過程引起,110單為診療過程引起;收繳費過程引起的退費主要原因為醫護工作站選擇收費項目出錯;診療過程引起的退費主要原因為終止治療、更改治療方案、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意。醫護工作站出錯與就診科室有相關性;診療流程引起退費中各原因與診療科目有明顯相關性,正畸專業在中斷治療、修復專業在更改方案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結論口腔門診退費和就診科目、科室管理有相關性;加強科室管理、增進醫患溝通、強化醫療告知和知情同意可以減少退費。退費案例追溯管理可以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口腔醫院;退費追溯;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作為先進的管理方式,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在醫院管理中,醫院管理精細化是在把握“精、準、細、嚴”原則的基礎上,將精細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醫院管理的實際中,保證醫院管理的每個環節精確化、數據化,從整體上提高質量和效益[1-4]。醫療退費作為醫院內部管理中需要重點關注和加強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5],是醫療機構財務收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6]。不恰當的退費不僅降低了醫院工作效率,形成資源浪費,還降低了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甚至產生醫療糾紛[7]。醫療機構對退費的管理多從退費流程和內部財務管控等角度著手,通過醫療退費數據來精細化對應分析臨床工作的專科技術特色、技術和服務質量的較少。口腔專科醫院具有“大門診、小病房”的特點,門診醫療管理是口腔醫院管理的重點[8],口腔門診診療具有科目多、療程長、需多次復診、收費項目組合多、多為自費項目等特點[9-10],費用問題、療程問題是目前醫患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本文統計分析某三級口腔醫院2018年全年經醫療主管部門審批的退費,探討退費究竟是因為診療過程的哪個環節引發,退費和就診科目、就診科室及科室內部管理有無相關性,力圖通過退費案例追溯分析口腔專科醫院各專科退費特點,提出加強醫院和科室內部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本次研究
納入數據為某三級口腔醫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通過醫院規定程序審批通過的所有退費病例,所有辦理的退費無醫療糾紛和賠償。1.2每單退費醫務科均有詳細的科室、患者、退費原因、退費額登記。
1.3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醫院口腔科復用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的持續改進效果。方法:將我院口腔科所有復用醫療器械列入本次研究,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作持續清洗質量改進。改進環節主要包含清洗人員培訓、規范清洗操作和加強質量控制三方面,實行每日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器械清潔狀況,并與2014年1月至6月抽查結果對比,以目測和帶光源放大鏡法評估各時間段內復用器械清洗效果。結果:抽查結果顯示2014下半年污漬、水垢和銹斑發生率分別為3.09%、1.06%、1.70%,顯著低于上半年4.88%、2.28%、4.01%(P<0.05)。結論:對口腔科復用醫療器械操作人員、過程和質量監管的持續改進,可有效提升清洗質量,對醫源性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口腔科;復用醫療器械;清洗質量;持續改進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醫用器械清潔消毒原則中推薦指出,在消毒滅菌之前必須經過清洗干燥的程序[1]。清洗是指除去醫療器械上的血液、組織、蛋白質等污染物的過程[2]。隨著現代醫療器械的復雜與精細程度日益增加,清洗過程難度逐漸加大,也對清洗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腔科所含醫療設備眾多、價格昂貴,且大多為復用器械,清洗不當會影響隨后的消毒滅菌質量,進而造成交叉感染[3]。而口腔科醫療器械的特殊性在于檢查過程中不僅會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體液,還極易沾染口腔內的各種細菌,對清洗過程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高清洗質量,提升器械清洗質量水平,我院于2014年下半年對口腔科復用醫療器械進行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的改進,檢測清洗質量并與上半年對比,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將我院口腔科所有復用醫療器械列入本次研究,包括彎盤、拔牙鉗、持針鉗、止血鉗、線剪、骨挫,水門汀充填器,根管充填器械等,于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做醫療器械清洗質量改進。其中全效多酶清洗液產自德國,全自動清洗消毒機產自德國瑞典。
1.2方法
1.資料與方法
通過現場調查及詢問的方式調查其口腔診療操作中的消毒現狀,同時安排專業人員及管理人員至各醫療機構進行現場調查,并收集相關資料。調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口腔消毒制度、設備配備情況、診療環境布局、口腔醫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消毒效果檢測情況、口腔診療操作消毒管理情況、醫院人員配備情況等。并以相關規范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調查表,逐項查看及詢問擬定的調查項目,并認真填寫表格,同時認真描述分析收集的數據。
2結果
2.1環境布局情況
本次所選取的15家醫療機構均嚴格將診療區域和清洗消毒區分開,均設置有診療區域、消毒區及器械清洗區;然而僅8家醫療機構在無菌區、污染區、清潔區設置有專用區域標志;其余7家醫療機構因受面積過小等因素的影響僅分為某兩個區。
2.2設備配備維護
本次選取的15家醫療機構中3家存在口腔收集配備不足現象,其中二級醫院一家,民營診所一家;12家醫療機構均配備有壓力蒸汽滅菌器,僅3家醫療機構未配備該設備;其中2家為診所,一家為民營醫院。器械維護情況:3家醫療機構存在有存儲過期牙鉆手機現象;5家醫療機構未嚴格一人一手機一用一消毒制度;且僅5家醫療機構在使用后嚴格利用酶洗液對口腔器械進行清洗;2家醫療機構存在有滅菌器械包裝不合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