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商經濟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構建與發展是關鍵,在“三農”大力發展的前提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文章從組織元的概述、多組織元系統的概念和特征來闡述組織元模型,并對嵌入組織元模型的農合組織營銷渠道系統的概念及特征進行概括,從而為農合組織營銷渠道成員的作用推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MAS;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營銷渠道系統;特征分析
1組織元模型
1.1組織元概述
信息革命是在工業革命后開始的一場技術與通訊的改革,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信息革命在給營銷渠道各環節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讓挑戰并存。通過信息互聯這樣的載體推動,營銷渠道上各環節轉變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讓一切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信息時代帶來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大量的信息相互聯系并且相互約束,共同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研究復雜性科學時,其中的一種方式叫做多Agent系統。這種研究方法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復雜事物的本質,將研究的系統抽象而成MAS,組成具有功能性質的Agent替代復雜系統的組成單元。
1.2多組織元系統(MAS)
(1)多組織元系統(MAS)的基本概念
【摘要】隨著農村金融的發展和精準金融扶貧的為穩步推進,村鎮銀行立足縣域、服務三農,成為發展普惠金融、振興農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農村征信體系不健全,且農村經濟和農村經濟參與者具有特殊性,村鎮銀行對客戶信用風險識別難度大,承擔著較大的信用風險。論文主要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與報告、風險控制四個方面探究村鎮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推動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村鎮銀行;信用風險;風險管理;農村經濟;普惠金融
1背景
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中之重。在壽光的農業發展中,專業化、規模化、一體化程度較高。壽光張農商村鎮銀行立足農村、服務農業、支持實體經濟,致力于壽光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精準金融扶貧,發展普惠金融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村鎮銀行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加強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是建設和發展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著力點。由于地區農業產業的特殊性,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導致村鎮銀行違約風險較高,因此,壽光張農商村鎮銀行通過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多渠道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
2壽光張農商村鎮銀行信用風險存在的原因
①經濟結構的特殊性決定其農村經濟具有高風險性。壽光張農商村鎮銀行主要客戶為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民,受自然環境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市場調節機制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農產品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大,同時信息不對稱,導致以經營蔬菜加工和銷售為主的農村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極易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營業利潤不穩定。②信用意識薄弱,村鎮銀行的信用評級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國的征信體系尚不足以覆蓋廣大農村地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建立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也不能夠對農戶和農村企業進行全覆蓋。③村鎮銀行的公信力不足,缺乏足夠的商業信譽,社會認知度不高。自2007年,我國第一家村鎮銀行成立以來,雖然村鎮銀行已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推動力量,但其社會公信力認知度和商業信譽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3信用風險管理
1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從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都會出現國家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指導,現在農村電商的發展已經與鄉村振興、扶貧工程緊密聯系起來。對應的商務部、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均過相關的政策文件,其文件的核心內容都是強調通過發展農村電商來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和升級發展(見表1)。
2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截止到2019年2月,河南省共有95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已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覆蓋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根據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淘寶村淘寶鎮名單。截至6月底,從2009年的第一批三個淘寶村的發現到2019年的十年內,全國淘寶村的發展無論是數量還是分布廣度上都有了質的改變。截止到2019年6月,全國25個省共有4310個淘寶村,1118個淘寶鎮,“淘寶村集群”達到95個。2018年,全國淘寶村和淘寶鎮網店年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在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中占比接近50%,帶動就業機會超過683萬個。其中在河南共有75個淘寶村,44個淘寶鎮,分列全國第7和第9,覆蓋河南省45個縣,2800個行政村,僅在鄭州就有13個淘寶鎮,全國城市排行第20位。京東在河南省開通上線地方館和扶貧館30家。蘇寧開設的“電商扶貧實訓店”共在10個貧困縣展開,開設100多家鄉級易購直營店,入駐各類農特產品4000多種。
3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與經濟效應
3.1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多樣化。隨著城市電商市場的日趨飽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農村市場。這些企業的類型出現多樣化的現象,既有地方企業、全國性大企業,也有平臺公司或者服務商企業。常見的農村電商平臺企業主要有:(1)B2C類:將農產品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如京東、蘇寧易購等。(2)C2C類: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直接溝通,如農村淘寶。(3)社交平臺、服務類(C2B、S2B2C):主要依賴手機APP移動端網絡,如拼多多、云集等。(4)供應鏈服務類(B2B2C、B2M):中農網等。2018年在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市場份額占比最大,分別為45.71%和28.35%,二者市場份額總和約約75%。其后依次為京東(23.77%)、拼多多(1.72%)和蘇寧(0.45%)[1]。3.2農村電商經濟效應顯現。自2014年提出電商扶貧這一工作以來,農村電商已經與扶貧工作結合并被證明是可行之路徑。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已達到1016個,其中國家級貧困縣737個,覆蓋全國貧困縣總數的88.6%。2018年全年,前四批756個示范縣實現網絡零售額6192.4億元,同比增長43%[2]。2018年,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網絡銷售額超630億元,而其中超過100個貧困縣網絡銷售額達到或超過1億元。據《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顯示,全國淘寶村數量達3202個,廣泛分布在24個省(市區)330余個縣(區、縣級市),淘寶村網店年銷售額超過2200億元,帶動就業機會數量超過180萬個。2019年上半年,全國貧困縣網絡零售額達659.8億元,同比增長18%[3]。
4河南省農村電商新機遇
摘要:平度的地理位置在山東省,與濰坊、煙臺、青島相鄰,其四季分明,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主要盛產果蔬,目前,當地主要采用線上傳統網店與線下品牌店銷售農產品,由于銷售模式沒有與時俱進,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與銷售困難等問題,導致降低了農產品的經濟利潤。本文分析了應用電商新媒體營銷助農脫貧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具體優化方法,希望對農戶有所幫助,正確利用電子商務助農,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
關鍵詞:草莓;明村西瓜;大澤山葡萄
引言
在商業貿易活動中,電子商務是主要貿易方式,交易雙方可以進行在線電子支付與網上交易,開展各種交易活動,例如,金融活動、交易活動、電子商務活動,目前,已經形成完善的商業運行模式。助農營銷的主要目標是利用網絡平臺,將新媒體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擴展銷售渠道,增加農戶的經濟收益,促進農產品的銷售,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然而,部分中小型企業在電商運營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銷售渠道過于單一,陷入了銷售困難的窘境,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平度草莓的運輸渠道出現問題,積壓大量產品,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應用電商新媒體營銷助農脫貧存在的問題
1.1信息的不對稱性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40-60歲年齡段的農戶是種植農產品的主要勞動力,其中包括春天草莓、夏天明村西瓜、秋季大澤山葡萄和冬季馬家溝芹菜等,然而,部分農戶思想觀念較為傳統,缺乏專業的指導,綜合素質水平較低,在采用新媒體銷售時,由于沒有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導致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等情況,影響農產品的銷售量。此外,在銷售過程中,主要采用線下銷售的方式售賣農產品,或者與商家達成合作,負責提供貨源,銷售渠道較為單一[1]。
[摘要]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出現時間較早,但一直以來受限各種條件因素,發展卻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智能設備的快速發展,三農短視頻獲得迅猛發展,如何利用三農短視頻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當前值得探討的問題。文章嘗試通過研究三農短視頻與農產品短視頻電商的關系,分析三農短視頻電商近年發展迅猛的成因,以及短視頻電商對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影響等,期望能對未來農產品電商的良性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三農短視頻;農產品電商;短視頻電商
1前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眾閱讀“碎片化”形成,三農短視頻以其內容形式多樣,便于人們了解農村生活以及能推銷農產品,與政府倡導的解決三農問題導向相同而獲得迅猛發展。然而,三農視頻電商畢竟是新生電商類型事物,可進入門檻低,在發展過程中不免存在問題,需要研究思考。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過研究三農短視頻與農產品短視頻電商的關系,三農短視頻電商發展成因,并對視頻電商農產品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以提供啟示和借鑒。
2三農短視頻起源及其與農產品短視頻電商的關系
2.1三農短視頻的起源及發展
三農短視頻,是指三農自媒體人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的表現農村自然風光、農村日常生活及當地民風民俗,時長在五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早期有關三農題材的視頻一直處于網絡產品的邊緣,但自2016年以來,此類視頻開始在網上躥紅,且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16年,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率先提出短視頻發展計劃并對內容生產者實行補貼,今日頭條的《2017年短視頻創作者商業變現報告》對各類短視頻盈利滲透率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排名最前的正是三農類短視頻。同年,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發表演講,突出列舉了“歡子TV”從辭職轉行投身三農短視頻自媒體創作,僅用一年的時間,從月入兩三千的保安搖身一變成為年入50萬元的媒體達人的創業事例,受此鼓舞越來越多的人投身該領域,三農自媒體隊伍不斷壯大。與此同時,今日頭條推出了補貼數額為10億元的創作者扶持計劃,一時將三農自媒體創作熱推向了高潮,“巧婦9妹”“西北小強”“鄉野丫頭”等知名三農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數據顯示,2018年三農類視頻創作者的數量已達到3.2萬個,同比2017年增長近80%,其中擁有粉絲超過100萬的三農內容創作者將近50個。內容創作方面,僅2018年三農頭條創作者就已經超過200萬篇的內容,獲得了接近400億次的閱讀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