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新型縣域經濟范文

新型縣域經濟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新型縣域經濟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城鎮化建設下的經濟發展探討

摘要:新形勢下,新型城鎮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構建“高層次、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城鎮化反映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建設新型城鎮,對促進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縣域經濟;發展

2015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了新常態概念,之后中央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詳細闡述,2015年以來各地政府積極響應號召,組織開展轉型工作。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各地應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緊抓縣域經濟發展機遇,創建“升級版”縣域經濟。

1新型城鎮化對縣域經濟的作用分析

1.1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創建縣域經濟發展平臺的關鍵因素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城鎮發揮著中心平臺的作用,只有提高了新型城鎮化,才能合理配置縣域各行業,切實發揮出集聚效益,發展成該地區主導產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另外整合有限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大力建設水電路及住房等基礎設施,從而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1.2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

點擊查看全文

談數字經濟時代縣域經濟創新發展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和多重挑戰。當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面臨傳統生產要素運用不足、數據要素發展積累沉淀不夠、新型經濟形態發展系統性不健全、縣域發展理念與思維存在“誤區”等諸多問題,要在創新縣域經濟發展理念和思維、確立數據要素引領地位、推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縣域經濟;數字經濟;生產要素;數據

自2015年正式提出“互聯網+”以來,我國先后推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年)、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2017年)、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智能+”(2019年)和新基建(2020年)等一系列戰略舉措,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由傳統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逐步邁入了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創新驅動要素發生了重大改變[1]。這為占全國人口68%、國土面積占90%、GDP占41%(2019年)的國民經濟基本單元[2]———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多重挑戰。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在新時代、新形勢、新趨勢下,推動數字經濟賦能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縣域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創新發展步伐,成為了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一、數字經濟時代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一)新的經濟發展體系給縣域經濟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隨著“新基建”的大力建設與推進,以5G、AI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催生了新的經濟發展體系:1.市場資源配置出現新要素。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攜同算法、算力共同賦能物理世界(主要是機器),物理世界將替代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而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人類將進入“數字生產力”新經濟時代。2.競爭要素和機制出現新規則。競爭要素已由傳統的資源、產品、技術、服務等過渡到生態圈體系競爭時代,市場競爭要素資源將向數字經濟體系無限集中,將改寫商業經濟競爭的規則,傳統經濟管理被強中心、共生化、無邊界、自驅動的數字經濟全方位取代。3.經濟發展出現新趨勢。傳統經濟形態將與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建立起高度耦合“數字聯姻”關系,傳統組織、物理世界將在數字化進程中進化出“智能生產力”、“智能生產關系”及“智能產出”的新型經濟關系,傳統經濟的智能數字化轉型將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并產出新型智能產品,新的經濟發展體系將給縣域經濟帶來全方位的機遇和變革[3]。

(二)縣域經濟統計和核算面臨重大調整和沖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創新和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品表現形式,創造出了諸如共享經濟、共享知識等新型產品、新型消費和新型收益的綜合經濟形態和數字化產品。而現有宏觀統計體系已經無法完全對具有跨界融合、免費服務、動態創新等特征數字和被數字化提升的產品與活動所帶來的增加值進行準確的捕捉和計量[4],這對我國傳統統計、稅收和財政管理體系提出新的重大挑戰,國民經濟統計與核算體系面臨重大調整[5]。而縣域在數字技術、數據積累與規范、新產業規模與集聚能力等方面與市域城市或發達區域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面對新型統計與核算體系的完善、實施和推廣,縣域經濟發展的數量與質量都將面臨不利的局面。

二、數字經濟時代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點擊查看全文

縣域人身保險市場發展策略探討

[摘要]縣域人身保險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是支持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保障,文章通過分析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縣域人身保險市場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對促進我國縣域人身保險快速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縣域;人身保險;發展

縣域保險是指以縣域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保險,包括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近年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壯大,縣域保險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發展縣域保險,完善縣域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幫助政府解決三農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巴彥淖爾市縣域人身保險市場的特點

巴彥淖爾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總面積6.5萬平方千米,全市人口近170萬人,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1億元,在內蒙古自治區GDP排名第8位。巴彥淖爾市轄四旗、二縣、一區,符合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對縣域經濟統計范圍和口徑的有四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和杭錦后旗)、兩縣(五原縣和磴口縣),縣域總人口近115萬,約占巴彥淖爾市總人口的67.6%,2018年巴彥淖爾市縣域經濟地區生產總值為557.1億元,約占巴彥淖爾市地區生產總值的68.5%,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縣域經濟都是巴彥淖爾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巴彥淖爾市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地位。而巴彥淖爾市縣域人身保險作為巴彥淖爾市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通過調查分析,巴彥淖爾市縣域人身保險市場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1.1區域文化觀念

巴彥淖爾市各縣域普遍區域規模小,以當地居民為主,流動人口較少。居民之間的關系或聯系較緊密,普遍存在鄉土觀念重、注重親情、注重家族的特點,接收外部信息量相對較少,市場相對封閉,傳統思想較重。在抵御風險方面,縣域居民習慣依靠家族、依靠親情、依靠人際關系來分擔風險,對商業人身保險這種通過商業方式來互濟互助、共擔風險的模式接受度較差,在文化背景和保險觀念上與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別,經濟文化形態上與城市差別較大。

點擊查看全文

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研究

摘要:發展縣域經濟對遼寧省產業升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拖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來遼寧省縣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和豐碩成果。本文通過對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進行分析,找出成功經驗和尚存的不足,并為遼寧省縣域經濟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縣域經濟;科學規劃;產業升級;遼寧

縣域經濟發展是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對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形成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等都有重大意義。當前,遼寧省正在轉型發展處于關鍵時期,聚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夯實遼寧經濟底部基礎,統領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促進遼寧省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遼寧省縣域經濟取得長足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之后遼寧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支持政策,有效促進了全省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政策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2008年6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遼寧省縣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省政府于2009年印發《關于全省銀行業進一步加大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力度的指導意見》(遼政發〔2009〕22號),當年共協調各金融機構向縣域貸款170億元,并且從財政撥款和資源協調上大力支持縣域經濟。其中一項有力措施就是實現省對縣共享稅種定比增量全額返還,同時,針對縣域重點工業園區每年給予達到2000萬元的定額補助[1]。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貼息資金用于支持縣域產業項目發展。同時,出臺了對于能夠進入“全國百強縣”和“全國前十強”的縣,特別給予3000萬元和1億元獎勵等一系列獎勵措施。在這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遼寧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縣域經濟已經在全省經濟中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縣域經濟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化水平逐漸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壯大,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外向型經濟逐步發展。截至2010年,已經全面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三年倍增目標,縣域經濟主要指標以高于全省1倍速度快速增長,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了22.3%,高于全省8.8個百分點。2010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達8483億元,占全省46.4%,其中超百億元縣(市)達到32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92.5億元,占全省25%,是2007年的2.8 倍,年均增長41%,高于全國18.2個百分點,除長海縣外的43個縣(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超過3億元。遼寧省縣域經濟的異軍突起,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遼寧振興事業提供了重要支撐。近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按照國家發展戰略的思路,根據遼寧省的省情,制定了壯大民營經濟,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鄉鎮城鎮化的發展戰略,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指導思想。并且,為了實現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戰略目標,遼寧省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上相繼采取了一些重要舉措,逐步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

點擊查看全文

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力機制研究

【摘要】文章認為分工水平的提升是浙江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轉型的關鍵在于利用分工促進機制。而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的推進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范圍、提高社會知識水平與降低協調成本,從而提高分工水平,使得浙江經濟從之前以部門分工為主的縣域經濟向以產業鏈分工為主的城市經濟過渡。最后,文章得出“縣域經濟轉型依靠內在的產業轉型與外在的都市圈經濟輻射”的啟示。

【關鍵詞】浙江省;縣域經濟;城市經濟;轉型;動力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新世紀以后,浙江“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空間布局分散”(低、小、散)的縣域經濟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面臨轉型升級路徑鎖定的困境,給浙江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換滯緩、高端要素短缺、公共服務能力薄弱等。因此,浙江縣域經濟亟須轉型升級。2014年,浙江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跨越10000美元,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這一發展階段對浙江經濟形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經濟以集約集群集聚與高端高質高效的優勢無疑成為理想的經濟形態。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浙江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力機制。

二、浙江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新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市場化、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推進,浙江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呈現新趨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城市經濟發展效率超越縣域經濟;二是縣域經濟融入都市區發展;三是發達縣(市)進入城市經濟快速發展期。這些表明浙江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升級已成必然趨勢。

(一)城市經濟高效發展,成為驅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導性力量

點擊查看全文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高清不卡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500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特黄三级电影aaa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3人|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xxxxx做受vr|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 在线看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久久国产真实乱对白| 欧美老妇与禽交| 好爽好多水好得真紧|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成人网|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激情图片小说网|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5060在线观看| 澳门特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欧美videosdesexo肥婆|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