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學校網絡安全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當前計算機網絡集服務、教育和科研于一體,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學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現狀與特點,本文全面剖析了存在的網絡問題和面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網絡系統安全的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隱患;策略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網絡已被深深嵌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學校中亦如是。目前,校園網、局域網已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均離不開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人們工作便利與效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威脅,如惡意攻擊、病毒感染、信息泄露、信息篡改等。因此,確保學校網絡安全已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1學校計算機網絡安全現狀與特點
隨著校園網絡規模的擴大,校園網絡功能也得到了增加,例如:資源下載、在線觀看、辦公學習等相關功能。網絡發展使得師生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
1.1校園機房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的問題
機房是學校學生使用網絡進行資料查詢的最為重要的場所,而機房管理制度(尤其是機房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則可以有效地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校園機房正承接越來越多的教學任務,但大多數學校認為:校園機房主要用于滿足計算機相關課程學習即可。也就是說機房只要能夠滿足教學所需就行,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機房中還上網看新聞、下資料、接通知等。學校一般不去認真研究機房正常運行的機制,就更談不上安全措施的研究。機房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機房的正常運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校園網安全現狀的原因所在
1.1師生網絡安全意識的淡薄
關于網絡安全意識問題上的認識,普遍的學生以及部分的教師都不夠重視,關于此的法律意識也是極為薄弱。要想保證校園網的安全,首先需要安裝校園防火墻,選擇需要保護的隱私信息,對一些重要的信息加以保密。其次注意系統軟件和其他軟件的更新及補丁,基本上都是越早更新,風險便越小,同時防火墻的數據也應及時更新。其次,對于黑客的攻擊應加強防范意識,防止應用程序自動連接到黑客網站并向網站信息。同時電腦病毒也是常見的現象,建議校園網盡量減少文件及系統的下載。
1.2網絡安全維護措施不足
網絡安全維護的工作量普遍都是很大的,并且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部分專業人員進行積極恰當的維護,人力是一方面,物力也是較為重要的因素,兩者相輔相成相信校園的網絡安全會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大部分學校在校園網絡安全維護中,不會重視設備安全維護的人力或是物力的投入,有限的校園資金往往應該會用在網絡設備的購置中。優質的設備必不可少,但是對于安全的維護措施更是應該重視。
1.3校園網管理人員責任心的欠缺
校園網的管理人員必定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經驗,但是為什么關于校園網的安全問題持續不減呢?其原因不只是外部設施或系統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源于網絡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足,其次就是學校領導對計算機安全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強,所以其校網管理人員如此方式對計算機安全的管理,或其個人原因導致對工作的熱情不夠等原因。
教育城域網是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育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對區域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或城市都已建設了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教育城域網。隨著教育城域網的普遍使用,網絡節點的不斷增加,網絡帶寬的不斷擴充,網絡承載的教育教學業務也越來越多,這對教育城域網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城域網的管理人員,應把網絡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及時排查安全風險,采取有效策略與措施,筑牢安全防線,防患于未然,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教育城域網絡。
一、教育城域網的特點
教育城域網是區域教育的專屬網絡,是一個將當地教育局內部網、各校園網連接起來的傳輸網絡。教育城域網具有以下特點。
1.教育專用性
教育城域網的基本結構由網絡中心、接入分支、應用與資源中心以及外聯網出口四個部分組成。網絡中心由當地教育局設立,一般只允許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光纖直連接入,或利用當地公用網信道通過虛擬組網方式形成邏輯獨立的通道接入。應用與資源中心的各種應用和資源都是專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外聯網出口接入的是中國教育科研網,或是當地教育局租用的電信運營商網絡帶寬專用出口。
2.網絡節點規模大
教育城域網一般采用“星形”組網結構,一個中心,許多個分支,每個分支下面又有很多個節點。例如,越秀區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民辦學校以及教育局直屬單位共108個單位接入了教育城域網,整個網絡的節點數量非常之多。而對于一些相對較大的區域來說,接入教育城域網的單位可達千個以上,網絡節點數量就更龐大了。
摘要: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大量與教學和管理相關的信息系統上線使用,校園網絡已和師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上的網絡攻擊、內部資源濫用、木馬和病毒等不安全因素越來越多,師生卻對網絡安全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如何維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保障學校的網絡數據資產安全,已經成為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的重點。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了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校園網絡;信息安全;安全建設
1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手段的不斷更新,網絡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刻影響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設與發展[1-4]。但與此同時,由于受黑客、計算機病毒、木馬、惡意代碼、信息丟失、釣魚軟件等因素的影響,網絡安全事件不斷出現,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也變得極其重要。2015年北京某學院網站被黑。2017年某大學網站被黑。2017年5月12日,一種名為“想哭”的勒索病毒襲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響領域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服務、公共交通、郵政、通信和汽車制造業。2018年2月,國內再次發生多起勒索病毒攻擊事件,該勒索病毒將加密后的文件重命名為.GOTHAM、.Techno、.DOC、.CHAK、.FREEMAN、.TRUE、.TECHNO等擴展名,并通過郵件告知受害者付款方式,使其獲利更加容易方便。2019年3月13日,我國部分政府部門和醫院等公立機構遭遇國外黑客攻擊。在此次攻擊中,黑客組織利用勒索病毒對上述機構展開郵件攻擊,運行后將對用戶主機的硬盤數據進行加密,并讓受害用戶訪問網址下載Tor瀏覽器,隨后通過Tor瀏覽器登錄攻擊者的數字貨幣支付窗口,要求受害用戶繳納贖金。以上網絡安全事件舉不勝舉,2020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報告指出,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數量約1815萬次,國內約有3.59萬個網站植入后門,遭篡改網站約有7.4萬個。由此可見,網絡與信息安全對于國家和人民顯得日益重要,不可忽視。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網絡安全與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同時維護國家、社會、公民或組織的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打下基礎。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再次強調網絡安全建設內容:提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強化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開展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深入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加強教育系統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推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障工作,建立常態化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2019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的等保2.0相關的《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等國家標準,適應了現階段網絡安全的新形勢、新變化以及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要求,發現企業網絡和信息系統與國家安全標準之間存在的差距,找到目前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不足,通過安全整改提高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降低系統被各種攻擊的風險。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國家對網絡安全的不斷關注和重視,網絡與信息安全已經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而在高校,校園網作為學校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對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通道,為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提供服務。高校學生作為互聯網上一個比較大的群體,時刻使用校園網獲取知識和資訊[5-8]。但在校園網內也存在不少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如業務信息系統眾多、代碼不規范、安全漏洞多、師生的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對網絡安全不重視、網絡安全防護手段不足等,嚴重影響了師生的正常上網體驗和學校的信息安全。因此,為保障校園網絡安全,為師生提供更好的網絡服務,讓師生借助網絡和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尤為重要。
2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的基本思路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和信息安全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建設一個高效、高速、穩定和安全的校園網絡;如何為數據中心的各個信息系統構建一套完善的防御機制,實現內外部網絡隔離和訪問控制,保護內部業務系統免受非法侵入;如何對潛在風險威脅提前預警,從被動防御變為主動防御;如何增強師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需要高校一步步落實。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群體的影響尤為突出。互聯網給高校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逐漸地顯現了一些弊端,如網絡詐騙、隱私信息泄露等。因此,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重視顯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網絡詐騙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針對高校網絡安全問題所采取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安全教育;網絡安全
基金項目:泰州學院黨建與思政校級專項課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世界各地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廣泛的交流,從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10-39歲網民規模占比為50%,其中20-29歲網民規模占比達到34.8%[1]。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會議上多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空間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2]。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手機APP不斷涌現,多達302萬款,滿足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網絡購物、網絡游戲、在線教育等需求。然而,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許多課程開展線上教學,學生需要在線學習和完成作業。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互聯網體系結構本身的缺陷,網絡安全問題無法得到有效保障[3]。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活動謀取高額利益,如網絡詐騙、套路貸、網絡釣魚、用戶隱私信息泄露等[4-6],其中網絡詐騙的危害在高校頻發,歸因于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和技能,社會經驗不足,甄別信息能力差,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薄弱等。為避免高校大學生群體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大學生自身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了解網絡詐騙行為和防范措施[7]。此外,教師需要承擔“以學生為中心”網絡安全教育的傳授者和接受者雙重角色,家庭、學校、社會需要加大合作力度,強化各自所承擔的責任,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高校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8]。由此可見,高校理所應當成為網絡安全教育的主要陣地。此外,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防范網絡安全帶來的生命財產的損失,保障校園環境安全穩定。
1網絡安全問題調研
1.1調研方法
通過線上問卷方式了解泰州地區高校大學生所遭受的網絡詐騙情況、防范措施、事后處理等。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25份,回收問卷516份,其中有效問卷504,有效率達96%。通過Matlab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