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創刊于2009年,發行周期:半年刊,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詩學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始終致力于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為詩歌愛好者、學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個廣闊的探討與分享平臺。這本雜志不僅承載著詩學研究的深厚底蘊,更引領著詩歌藝術探索的新風尚。
雜志所刊登的論文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詩學理論研究的廣闊天地。這些論文或深入剖析詩歌的本質與功能,探討詩歌與語言、情感、思想之間的微妙關系;或從歷史文化的維度出發,考察詩歌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與發展。通過這些理論探討,讀者得以深化對詩歌藝術的理解,領略到詩歌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
除了理論研究,詩學文獻研究也是雜志的重要組成部分。雜志致力于挖掘和整理古今中外的詩學文獻,通過對經典詩作的解讀和評析,揭示詩歌創作的奧秘和欣賞的門徑。這些文獻研究不僅為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也為詩歌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體驗,讓他們在品味經典的同時,感受到詩歌跨越時空的共鳴與力量。
格律體新詩研究、少數民族詩歌研究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新華之星A座36層,郵編:610023。
1、文章必須未曾在其他正式刊物上發表,每篇字數為8000—15000字左右,重要選題可不受字數限制。
2、文章標題層級:一,(一),1,(1),①。盡量控制在4級以內。標題要做推敲,整飭、簡潔、有學術味,控制在25字以內。
3、提供論文中文摘要和關鍵詞等。摘要一般在200-300字之間。關鍵詞一般3-5個,中間用“;”隔開。
4、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所在單位(具體到院系或研究所)、職務或職稱、研究方向、單位所在省市、郵編、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
5、采用頁下注。本刊不另列參考文獻,相關參考與引用文獻皆在注釋中說明。一律采用當頁腳注,每頁重新編號,使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如①、②。
6、作者須確保投稿文章內容無任何違法、違紀內容,無知識產權爭議。遵守學術規范,引文、注釋應核對無誤。本刊現已被中國知網(CNKI)全文收錄,嚴禁剽竊、抄襲,切勿一稿多投。
7、本刊已許可中國知網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之行為視為同意中國知網擁有對該論文的著作使用權。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說明,本刊將按作者說明處理。
8、本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審稿期限為3個月。稿件一經采用,寄送樣刊兩冊。未用稿件,恕不退稿,三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9、正文中標題編排格式為:二級標題用“一”或“一、……”(居中、宋體四號);三級標題用“(一)”(首行縮進兩格、宋體五號加粗);四級標題用“1.……”(宋體五號)。
10、注釋:是作者對文章某一內容或詞語的必要解釋或說明,其內容或詞語應以加圈數字的上標形式順序標出,注釋性文字按順序置于參考文獻之前。例:機聯網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