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創刊于2022年,發行周期:年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內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深度,專注于實證研究的探索與實踐,尤其是田野實驗方法的應用與推廣。這份雜志不僅承載著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深刻洞察,更致力于推動田野實驗方法成為揭示社會現象本質、探索變量間因果關系的重要工具。
田野實驗,這一結合了田野調查與實驗研究精髓的研究方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獨樹一幟。它不同于傳統的實驗室實驗,而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更貼近社會現實,能夠更真實地反映社會現象及其背后的因果關系。在雜志中,我們可以看到眾多學者如何利用田野實驗方法,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教育、經濟、政治到文化等多個層面,揭示出那些隱藏在復雜社會現象背后的本質規律。
雜志中的文章不僅展示了田野實驗方法的應用案例,更對其理論基礎、方法論原則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學者們通過細致入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再運用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對變量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科學驗證。這些研究不僅豐富了社會科學的理論體系,更為政策制定、社會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海外視野、田野考察、個案研究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郵編:100125。
1、正文語言準確、簡明、生動;用書面語,不用口語;應樸實無華、具體、不空泛,對事物的表述不宜作渲染。一些已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不宜詳細敘述,應利用文獻標注的方式加以引用。
2、注釋要完整規范,至少包括作者(編者)、譯者、文獻題目、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及雜志出版期號)、所引內容頁碼等信息;外文注釋從其原有體例;引文出自互聯網的,請注明題名、詳細網址及訪問時間。
3、稿件要具有原創性,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詳加注釋。
4、作者是指科研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主要貢獻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主權人和責任者。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8名。
5、稿件須有“摘要”(中、英文),用以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問題、研究目的以及論點、論據和結論,字數一般控制在 300 字以內。
6、正文標題與層次:文內標題力求簡潔、明確,層次一般不超過4級。論文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1”,“1.1”,“1.1.1”等。
7、文中圖要直觀、簡明、清晰。圖中的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保持一致。圖版、照片必須圖像清晰,層次分明,請提供矢量圖或線條圖,不接收掃描圖。
8、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9、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10、本刊采取“三審制”。通過中國知網“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稿件,將送至評審專家進行評審。通過專家評審的稿件,我們將發送稿件刊用通知(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