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創刊于2000年,發行周期:季刊,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文化研究領域內一顆璀璨的學術明珠,自創刊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學術視野、前沿的研究議題以及對青年學者聲音的特別關注,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與認可。這份雜志不僅致力于推動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更在鼓勵對當代文化現象進行創新性解讀和學理性分析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雜志深知青年學者作為學術研究新生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它特別關注并重視青年學者的聲音。雜志通過設立專欄、舉辦青年學者論壇、開展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為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這些舉措不僅激發了青年學者的研究熱情,更促進了青年學者與資深學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為文化研究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在對待當代文化現象的態度上,雜志始終堅持創新性解讀與學理性分析并重。雜志鼓勵學者們運用多元的視角和方法,對當代文化現象進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社會、經濟、政治等深層次原因。同時,雜志也強調學理性分析的重要性,要求學者們在解讀文化現象時,必須遵循學術規范,確保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這種創新性解讀與學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豐富了文化研究的理論體系,也提升了文化研究的實踐價值。
專題一 偵探小說研究、專題二 性別與消費、專題三 新媒體文化研究、專題四 創傷記憶研究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1、文章標題能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的最主要內容,且便于檢索,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題名中的名詞術語應標準化。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
4、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5、同一頁類列出多個注釋的,應根據注釋的先后順序編排序號。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6、正文格式和結構學術論文、研究報告類分為:引言、材料(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4個部分。各層次的編號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7、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8、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9、文中各級標題一律按國家標準采用以下形式。一級標題形如一、二、三……排序; 二級標題形如(一)、(二)、(三)……排序; 三級標題形如1. 2. 3 ……排序。引言不排序號。
10、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等。作者簡介用腳注,宋體小五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