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學》創刊于2001年,發行周期:年刊,西南政法大學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一本深受學界矚目的學術期刊,其創辦與成長深深植根于對宋代文化的深厚情感與深刻洞察之中。這份雜志的誕生,不僅是對陳寅恪先生“宋代學術復興”理念的積極響應,更是當代學者們對宋代文化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集中體現。
陳寅恪先生提出的“宋代學術復興”概念,不僅是對宋代學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宋代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重要地位的強調。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雜志應運而生,它承載著學者們的共同愿景——以全新的方法和視角,重新審視并挖掘宋代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價值。作為復旦大學中文系與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的官方出版物,雜志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辦刊宗旨。它致力于刊發高質量的專題論文,這些論文不僅涵蓋了宋代文學、歷史、哲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更在研究方法上不斷創新,力求突破傳統框架,為宋代文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在內容方面,雜志始終聚焦于宋代文化的核心問題,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努力還原宋代歷史的真實面貌。它不僅關注宋代政治、經濟、社會等宏觀層面的變遷,更深入到文化、藝術、宗教等微觀領域,挖掘宋代文化的深層價值。同時,雜志還注重將宋代文化與當代社會相結合,為當代社會提供歷史借鑒,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外,雜志還積極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它定期舉辦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同時,雜志還積極與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宋代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哲學、語言、藝術、宗教等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C座,郵編:201101。
1、文稿請提供Word文檔,用繁體章節附注,無需內容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
2、已故學者的遺稿、海外學者的譯稿以及具有學術含量的書評、綜述和學術史資料整理等并所歡迎;
3、正文應中心明確,分層論述。各層次標題格式為一級標題:一……;二級標題:(一)……;三級標題:1……;四級標題:(1)……;五級標題①……。
4、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5、凡在本刊發表,作者文責自負。本刊有權在必要時對所投文稿進行刪改,但不影響作者觀點;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注明。
6、各級標題均左頂格,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一級標題通常為“1”,二、三級標題編號為“1. 1”,“1. 1. 1”……數字間用下圓點相隔,一般不采用四級標題。 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7、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姓名置于篇名下方。作者工作單位應標明全稱,所在省、市(縣)名及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8、數字的用法以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為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9、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10、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標明“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