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法年刊》創刊于1982年,發行周期:年刊,中國國際法學會主管、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中國國際法領域的一部權威性學術出版物,自其創刊以來,便承載著推動中國國際法學研究、交流國際法學術成果、展現中國在國際法領域聲音的重要使命。它不僅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更是國際法學界了解中國法學動態、探討國際法律問題的重要窗口。
年刊的內容涵蓋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多個領域,這種全面的覆蓋性確保了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國際公法方面,年刊深入探討了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際人權保護、國際刑事責任等國際法核心議題,不僅關注國際法律規范的制定和發展,還分析了國際法律實踐中的案例和爭議,為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提供了有價值的法律參考和意見。
在國際私法領域,年刊緊跟國際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頻繁和復雜化的趨勢,對跨國合同、國際民事訴訟、國際商事仲裁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它不僅介紹了國際私法的基本原理和規則,還結合中國實踐,探討了如何更好地適用國際私法規則解決跨國糾紛,促進國際民商事交往的順利進行。
述評、書評、活動綜述、文件資料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西里7號,郵編:100073。
1、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領域的原創性作品,未經發表,字數一般不少于1萬字。
2、來稿需包含正文以及中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詞,并附有作者簡介(姓名、單位、職務或職稱、郵箱、手機號以及通訊地址)。
3、正文:一律以Microsoft Word2003格式提供。正文采用5號宋體字,一律采用單倍行距。引文務請核實無誤,并注明出處。
4、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5、對擬錄用的稿件,本刊將發給作者用稿通知書;對不予錄用的稿件,不再另行通知。稿件自寄出后,三個月內未接到用稿通知書者,可自行處理,三個月內請勿一稿多投。
6、來稿務必論點明確,文字精煉,數據可靠,(按順序):題目、作者姓名(英譯)、作者單位(英譯)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7、摘要撰寫避免套話。不應出現作者所從事研究領域里的常識性內容,不應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也不要對論文的內容做解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8、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不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論文英文題目須與中文題目含義一致。
9、圖表的標題中需加單位;圖標題放在圖的下方,表標題放在表的上方;圖名稱不需要“XX圖”,但是表格中的名稱可加“XX表”。
10、參考文獻:作者年份制,正文中以(作者,年份)形式置于對應處;詳細內容采用文后注形式,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以音序排序,具體著錄格式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