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學研究》創刊于2006年,發行周期:半年刊,中國曲學研究中心(河北大學,北方昆曲劇院合辦)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曲學領域的璀璨明珠,其特色鮮明,獨樹一幟。這本雜志深入探討曲學的音樂性、文學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價值,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更為曲學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雜志的核心在于對曲史、曲樂、曲論的深入研究。在曲史方面,它追溯曲學的淵源,梳理曲學發展的脈絡,揭示曲學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與傳承。無論是古代的戲曲經典,還是近現代的曲藝創新,都在雜志的筆觸下得以生動呈現。在曲樂方面,雜志注重音樂本體的分析,探討曲調的旋律特色、節奏變化以及音樂與情感的融合,讓讀者在文字間仿佛能聽到那悠揚的曲調,感受到曲樂的魅力。在曲論方面,它則匯聚各家之言,對曲學的理論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推動曲學理論的不斷完善與創新。
更為重要的是,雜志不僅揭示了曲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還積極推動曲學理論與現代藝術實踐的結合。它關注曲學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探討如何將傳統的曲學元素融入現代的音樂創作、戲劇表演、影視制作等藝術實踐中,為曲學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曲譜研究、近現代、當代曲家研究、詞曲文獻、名家說詞、書評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1、引言:是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引言是論文的開場白,目的是向讀者說明本研究的目的、背景,不宜過多介紹研究成果,字數要求200~250字。
2、稿件的注釋是作者對標題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須放置在當頁地腳注釋序號與文中標注序號相一致(文中標注序號用上標),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②……
3、來稿請勿一稿多投。本刊處理稿件自投稿日起以3個月為限,逾期如未接到采用通知,請自行處理。稿件概不退還,煩請自留底稿。
4、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5、為檢索需要,文章應給3—8個關鍵詞,關鍵詞標引應建立在對全文進行主題分析的基礎上,選擇能夠反映文獻特征、內容規范的詞、詞組。
6、力求簡明扼要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最好不設副標題,盡量不用縮略語和標點符號。英文文題不應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文題的含義應一致。
7、論文為確保圖像資料的準確性,所提供圖版均請詳細標注尺寸信息和資料來源。如文中插入圖版、符號或外文較多,請同時提交該論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時參考。
8、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9、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10、文章類型:征稿活動可能接受各類文章形式,如論文、科普文章、科技評論、科技新聞報道、科技趨勢分析等。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風格和目的選擇合適的文章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