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60.00/年
《中華炎性腸病》創刊于2017年,發行周期:季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致力于報道和分享有關炎性腸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臨床實踐經驗和治療進展。IBD主要包括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這些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并且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雜志的內容涵蓋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各個方面,探討炎性腸病的發病機制、遺傳因素、免疫反應等基礎科學問題。
除了傳統的紙質版發行,中華炎性腸病雜志也積極利用數字出版技術,通過官方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等方式,提高了期刊的可訪問性和影響力。在線平臺不僅方便讀者隨時查閱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支持多媒體內容的嵌入,如視頻演示、動態圖表等,使復雜的醫學概念更加直觀易懂。對于從事消化內科、胃腸外科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中華炎性腸病雜志是了解行業動態、追蹤技術進步不可或缺的信息源;而對于廣大IBD患者而言,這份雜志則提供了獲取準確可靠的醫療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自身狀況并積極配合治療。總之,中華炎性腸病雜志在推動炎性腸病領域的學術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論著、專題論壇、綜述、病例報告
地址:廣州天河員村二橫路26號,郵編:510655。
1、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排在篇首頁地腳,基金項目之下。
2、論文標題一般不用縮略語,即使不得不使用,也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
3、中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5個要素,內容盡可能詳細,即應寫出論文的重要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過程及主要結果和結論,重點描述研究中的創新內容。
4、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5、文中圖、表要精選,具有自明性,切忌相互重復或與文字表述重復。每個圖、表均應有簡明的圖題或表題及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的圖序和表序。
6、本刊歡迎各類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投稿,省級以上立項的課題(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
7、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8、本刊崇尚學術創新,堅決抵制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并將在初審時和稿件刊登前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一旦發現有學術不端現象,將立即退稿。
9、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10、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