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館文集》創刊于2014年,發行周期:年刊,桂林博物館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不僅服務于專業考古學家、歷史學者和文物保護專家,同時也面向廣大文化愛好者和社會公眾開放,以增進大眾對本地文化遺產的認識和尊重。報道最新的文物保護技術和方法,特別是針對桂林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如何有效保存文物的研究成果。它展示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成果,拓寬視野,促進跨文化交流。評論近期出版的相關書籍,并提供國內外文化遺產領域的最新動態信息。
對于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桂林博物館文集是獲取最新資訊和技術進展的關鍵資源;而對于熱愛歷史文化的一般讀者而言,則是一個了解家鄉乃至更廣闊世界文化遺產的好去處。以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專業的編輯團隊,在文化遺產領域中占據獨特位置。它不僅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媒介,也是連接學術界與普通民眾的橋梁。此外,該文集還特別注重青少年教育,通過各種互動形式激發下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它能夠生動地講述每一件文物的故事,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歷史長河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考古學研究、文物研究與保護、歷史學研究、文化遺產論壇、博物館學研究
地址:廣西桂林市五里店路9號,郵編:541004。
1、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內容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用第三人稱撰寫。
2、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可讀性,力求重點突出,論點明確,資料詳實,數據可靠,結構嚴謹,寫作規范,表達準確,文字精煉。
3、來稿應具有原創性,內容符合本單位保密規定。論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應由作者獨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時,須按《著作權法》中的有關規定標明其出處,由此引發的一切著作權責任由作者自負。
4、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市級、院級科研課題等。獲得基金項目省市各級科研課題立項的文章應注明其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
5、圖表應有自明性,可用文字敘述的則不必用圖表,圖、表不要相互重復。照片應清晰、對比度適宜,顯微鏡圖應注明放大倍數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線式。圖表在文中出現處應標明“此處插入圖(表)”的方框。
6、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立題的目的、理論依據和歷史背景,研究的設想、方法和意義,一般不超過250字。
7、為了使本書編排規范,敬請作者來稿時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工作單位及部門、職稱、學歷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及電話號碼。
8、文章標題:主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用加粗的宋體小2號字。
9、注釋是對論文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文內注釋應按正文中的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
10、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