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創刊于2016年,發行周期:年刊,中國政法大學生態與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它旨在為法律學者、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興趣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深入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探討如何通過法律框架保護自然環境,防止污染,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這包括空氣和水質保護、廢物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及其實施效果評估。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特別重視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法律挑戰與機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傳統能源的清潔化改造、能源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相關法規。本刊關注森林、礦產、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討論如何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使用。還強調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鼓勵作者從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環境資源與能源問題的復雜性和多維度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了法學內部各分支之間的對話,也加強了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交流合作。
第一篇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第二篇 應對氣候變化、第三篇 熱點研辯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1、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部分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在文章對應處標示出該參考文獻的序號。
2、篇名: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
3、來稿若是各級基金資助項目、科研成果、獲獎成果的論文,請在首頁下方或文后標明?;痦椖繎⒚黜椖烤幪?。
4、請尊重學術規范,勿一稿二投。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和三審定稿制度,審稿周期大約3個月,作者可隨時致電咨詢。
5、請提供詳細的作者聯系方式: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傳真、E-mail等,如以筆名發表,請注明。
6、注釋: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叫,序號用帶網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放在當頁頁腳,建議不超過5條。
7、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應選取稿件中的關鍵性詞組,避免使用較寬泛的詞,數量3~8個。
8、圖表需要準確清晰。圖表均放在有關文字說明處。文中的數字一般用阿拉伯數字,引文除外。
9、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均應包括單位名稱(院校給到系),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多作者的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序號,中間用“;”隔開;工作單位的英譯文給出全稱,不能用縮寫詞(系名除外)。
10、正文每段第一行起空兩格;文中獨立段落的引文,首行另起空四格,回行空二格排齊,獨立段落的引文首尾不必加引號。獨立段落的引文字體變為仿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