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創刊于2015年,發行周期:年刊,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是一份專注于中國古代文獻的整理、校勘、注釋以及相關理論探討的專業學術期刊。該雜志致力于推動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發展,為學者提供一個交流研究成果、分享研究方法和心得的平臺。它不僅關注傳統經典文獻的研究,還涵蓋了出土文獻、民間文書等廣泛領域,體現了古代文獻研究的多樣性和跨學科特點。
此外,古文獻整理與研究還注重培養年輕學者,鼓勵他們發表原創性研究成果,并通過書評等形式介紹新出版的相關書籍,引導學術潮流,拓寬研究視野。報道國內外有關古文獻整理與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會議信息、項目資助情況等,促進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合作。對于從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專業人士來說,這份雜志是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之一;同時,它也為廣大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資源。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高質量的文章內容,在古文獻學界享有較高聲譽,成為連接古今文化的重要橋梁。
新出與稀見文獻研究、傳統文獻研究、學術論衡、校勘札記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
1、作者向本刊郵寄稿件后,稿件在一個月內可能會被錄用,故在錄用期內請勿再外投其它期刊。請作者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文責自負。
2、文稿凡屬基金資助項目,應寫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正式名稱填寫,投稿時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本刊將優先錄用和發表。
3、文題避免使用簡稱、縮寫、標點符號、化學結構式及藥品商品名等不規范名詞。論著類文章應有英文題名,其含義應與中文一致,一般以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
4、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
5、來稿請詳細注明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歷,職稱,研究方向,單位、科室、郵編、地址、聯系方式(電話或郵件)。
6、引言一般不超過50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提出論文研究的目的。
7、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8、引用、標注參考文獻≥15條以上近五年文獻,在正文中標注時,要按照在文章中引用的順序排列,請選用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文獻,不能引用內部資料、待發表和二次文獻。
9、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內,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關鍵詞一般3~5個。
10、注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著作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期刊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份、期數。